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63239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语文 - 统编版高二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年春季高二3月联考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的形式才能实现,民族文化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洗礼才能发展。实现现代化,不能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中国

2、要实现现代化,只能从本民族的传统出发,否则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的力量之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和象征,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会消亡,只有既能适应全球化又能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存在和继续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就越是需

3、要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脉,才能惠泽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的命运,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源于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

4、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饱尝艰辛而不屈不挠,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刻,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思想资源。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同理想”的集中体现。从先

5、秦时期开始,中华文化就以追求“世界大同”和“兼济天下”为己任,中华民族对大同世界的憧憬蕴含着最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周易讲的“万国咸宁”,论语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荀子讲的“四海之内若一家”,张载讲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历代先贤智慧卓识的天下观,为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国与国之间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区域内与区域外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这些思想都是对古代大同理想的现代阐释和实践,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认同。 (摘编自王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构建人类

6、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行共存。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在人类社会中,文明多样性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主张,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积极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产物。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继续秉持人类命

7、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以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赓续的客观规律,更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的普遍规律。 (摘编自王灵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通过民族的形式、从本民族的传统出发才能实现现代化,不经过现代化的洗礼,民族文化也无法发展。 B. 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就可以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惠泽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真正实现中国

8、梦。 C. 民族精神能够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进取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力量,它是历史发展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 D. 文明多样性推动着文明进步,应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得益彰。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将传统文化放在首要地位。 B. 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就足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C. 若无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也不可能饱经沧桑而愈加坚强。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行不悖,没有主次之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

9、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的一项是( ) A. 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 B. 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以经世济民为人生目标。 C. 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坚决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 D.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 4. 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5. 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

10、到曾经逃空过的村子里,才住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一部分被烧毁的桌子、板凳补充起来,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还说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逃走一人,“皇军”到了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了。娘儿们无意中一下子就学了“摩登”,把头发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脚。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怎样换去红裤子的问题,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的老婆。她的红裤子在村里算最新了,虽然也曾经在山沟里蘸过黄土,仍不失其鲜明。愿不愿意换,已经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问题是拿什么来换。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她把一包衣服给丢了。两个月内她还只补

11、充了一些替换用的贴身衣服和鞋袜。如今把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已经到娘家去找过了,也没有法子。此刻她只好坐在炕上,在黯淡的油灯下,一个人兀自发愣。 可是也愁眉不展过一下午的关小双回来了,竟然一下子很干脆地把问题解决了。 他把自己穿的黑布裤子脱下,向她的膝前一扔,说:“你换上!” 老婆熟悉关小双的脾气,不敢问什么,只有服从他这个荒唐的命令。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交换穿了,黑绿两色,交代清楚。 年轻的老婆满肚子惊疑,可是不敢作一声,眼泪汪汪地看了丈夫又走出门去,一边说:“睡你的,我明天回来。” 第二天早上太阳才升到树梢头,“皇军”果然到安居村来“宣抚”了。他们一共来了十一个,可是只来了十匹马,因为

12、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骑马。 在当众“宣抚”以前,因为累了,汉奸先把他们领到了村公所,吩咐村副备茶。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来就得了。” “是。” “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就去找一担白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副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还是说:“行。”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面的广场上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的纸窗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胖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八路军、决死队是土

13、匪中最野蛮的土匪。以后要时刻向“皇军”报告土匪的消息。 现在他们要走了。他们看见蔬菜也到齐了,鸡蛋也到齐了,就是自己的人还没有到齐,缺了三个。胖头儿叫汉奸问老百姓看见那三个“皇军”到哪里去了。 谁也不知道。 村副自己去找。关小双家里的那个小妖精在村里打扮得最花枝招展,一定迷住了那三个色鬼了。一边想,他一边推进了关小双的屋门。一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落里。他觉得又气又好笑,一口气说了: “哈,你关小双今天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快说你老婆把那三个鬼子勾引到哪里去了!” 他说完了才认出面前的就是关小双的老婆。 气得无从笑起,他又挨户搜寻去了。 半天,他才回来,说不出什么话。 可是雷霆已经在他头

14、顶上响了。糊涂中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全村人都慌了。 好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边说:“他知道,他知道。” “你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汉奸驼了背,气焰可也不小。 “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有看见回来。” 全场人都呆了。 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一转动,急遽地说了一句:“红裤子来了!” 大家向南边看见的是:一个穿红裤子的大踏步跑来,全然不是走的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群兵,穿灰色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他们一齐抄小路向村公所直奔过来。 “红裤子来了!红裤子来了!” 可是那七个“皇军”一齐跳上了马,再没有说一句话,往村北就跑,撇下白菜、萝卜、鸡蛋,撇下了三支三八式步枪和三匹马。 穿红裤子的就是关小双。他没有来得及换衣服。 “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解开了的村副感激得直流泪。 “可是鬼子马上会再来的,”关小双抢上来说了,“我们还想在这里住下去吗?” 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就这么办吧。大家同意了。一小时内,一长道人流缓缓地流向山里去了,杂在人流里的还有牲口,牲口驮一些搬得走的家具,驮一些女人和小孩。女人和小孩抱着包裹,抱着鸡。 当夜,在游击队司令部,经司令特别招去夸奖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夺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招来了一村的男女老少加入游击队,都算得是关小双的功劳。听到说要好好地犒赏他一番,关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