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62685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用菌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用菌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用菌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菌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种植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种植技术-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 一、菌种的选择。段木黑木耳优良菌种应具备:菌丝活力旺盛,有特别抗杂能力及适应性,易出耳,易展片,片大,肉厚,高产,色泽褐黑.我公司选育的森耳1号和黑单9号,除具备以上特性外,还分别具有森源1号菊花型,朵大色黑,开片好,生长快,耳根小,早熟高产。黑单号,单片型,朵大,不流耳,无耳根,适半高山栽培,是目前出口的理想品种。 二、耳场选择。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耳场宜选在背风向阳、温暖、湿润、水源方便且排水良好的沙壤缓坡地,长有草皮的荒地较为理想。耳场选好后须在冬季清除耳场内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并烧除干净。 三、耳木准备。一般阔叶树都能生长黑木耳,但以栎树为最好,选择年树

2、龄,耳木直径在c的幼树,其树皮为灰白色,裂口内呈红色(耳农称“白皮红口子”),土质肥沃的阳坡地生长的树,其木耳产量高、质量好. 耳木砍伐以元月中旬至2月下旬(三九至五九)为宜,砍树后半月左右剃枝,剃枝时离主干1cm左右砍光砍平(俗称铜钱疤,有利出耳),不能砍破砍伤树皮.剃枝后即集中到耳场附近,按1m或12m长度断筒,边断筒边堆码成井字形架晒,架晒时间根据耳木粗细和气候情况一般4-0天左右即可。架晒的标准为:两头的木质变黄,有明显的“鸡爪”丝裂,使木质细胞充分失去活性.对于砍杆较晚的,可以在耳木上先钻孔再晒干燥,但打孔后晒耳木须防止雨水淋湿,生长杂菌. 四、耳木点种.黑木耳点种季节一般在2月中旬

3、以后至3月底,当气温稳定在5以上,同时耳木自砍树起经40-0天左右时,即可开始点种。应尽量提早点种以减少杂菌的污染.点种时若耳木过于干燥时,应提前一至两天淋足水,但要让表皮水份吹干,达到内湿外干的要求后即开始点种,这样黑木耳菌丝成活快,生长也快。同时也可选择雨后天晴时抓紧点种。 耳木点种切忌在雨天和太阳直射下进行,太阳过大时应转到荫蔽处。打孔时用121mm的皮带冲,孔深要达到5cm,一般孔距5-7m,行距46m,行与行之间交叉打孔呈梅花形,点种密度应视耳木的粗细,木质的软硬,点种时间的早迟来掌握,耳木较粗,较硬或点种时间过迟的应适当密点,反之则适当稀点。同时打孔时要尽量靠近两端和剃枝留下的铜钱

4、疤处,一则少杂菌浸染,二则可多出耳.要达到密植深种,缩短生长时间,提高单产量。 黑木耳菌种成熟见光后即能很快长出耳芽,故点种时应去掉表面一层耳芽和老菌皮,好菌种木屑应呈淡黄色,香味浓,紧实有弹性,凡菌体萎缩、发软有黄水的是老化菌种不能用.若菌种过于干燥可用冷开水少许浸湿。点种时要注意将菌种掰成小块填入孔内,菌种填满无空隙稍凹一点为准。不能把菌种弄的很碎,更不能填的过紧过死.树皮盖不能盖反,敲紧后与耳木表皮要平正。不用树皮盖也可用优质石蜡、松香、猪油,按721的比例加热混合均匀,稍冷后用刷子涂抹在接种口上。 五、上堆定植。耳木点种好后要随即上堆。首先将耳场清扫干净,垫好枕木,将耳木堆码在枕木上,

5、堆高一米,堆长不限。若点种期间气温较低可顺码后用薄膜覆盖,若气温在15以上时须码成井架形后用树枝叶盖严。上堆覆盖主要是保温保湿有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尽快定植于耳木上.为保证成活率高,成活快,上堆期间每天左右须翻堆一次,翻堆时轻拿轻放以防孔盖脱落,并检查菌种成活情况。一般第一次不能浇大水,确实干燥可用喷雾器轻喷。以后可逐次增加喷水量以保证菌种成活良好并生长旺盛即可,也不可过湿,特别注意孔穴内不能积水,每次喷水后待表面稍干爽后才能覆盖。用薄膜覆盖的晴天中午气温高要注意掀开四周敞风12小时。 上堆定植的时间一般在20天左右,点种早,气温低,一般须5-30天,点种迟,气温在15以上时15天即可.总之应经

6、常检查,只要菌种成活就应散堆,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容易长杂菌。 六、散堆排场。耳木点种上堆达到定植要求后,不需要遮荫养菌,遮荫养菌会影响出耳速度和产量,采用平放曝晒养菌。以使耳木充分吸收地潮、雨露、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促使菌丝在耳木中迅速蔓延生长.排场前先清除杂物和较大的杂草,留下矮草和草皮,然后将耳木顺坡势平铺在地上,耳木间要间隔5m。排场地较平的要注意开沟排渍,防止雨水浸泡。排场后每半月左右翻动一次,将贴地的一面翻在上面,并扯去较大的杂草,若遇长期干旱,须适当喷水抗旱,排场3040天后,当有50的孔穴出现耳芽时,须将耳木一头着地,另一头放在枕木上进行半架式排场。在此期间虽有耳芽生长,应尽早摘除

7、,不让其生长,更不能人为喷水促长。因为此期仍属养菌期,要让菌丝在耳木中充分生长,分解木质蓄积养份为秋季出耳打下基础。 七、起架出耳。到了九月中旬后,当耳木上有8耳芽出现时,就要把耳木起架成“人字形棚。先打桩绑横木,横木离地60-0高,将耳木依次交替斜靠在横木两侧。初架时稍徒些,十月后可放平些,渐渐到了冬季又再放到地面的枕木上养菌,春季是出耳旺季,耳木应尽量放平,但随气温升高,要每捡一次耳就将耳木向上收起稍徒一些放。主要作用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防止流耳,进入秋季后再将耳木挪平一些靠放有利出耳,故此在耳农中有“春平夏徒冬落地”之说。 黑木耳生长需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出耳期间,若有三晴两雨

8、的天气出现两至三次就能收一茬耳。耳芽出现后若连续阴雨,不仅耳芽长不到很大,而且因雨水过多形成水泡耳化掉。特别要防止夏季流耳,流耳后耳木不易出耳,且容易生杂菌.故在阴雨天气过久时应在耳棚顶横上杆子用薄膜遮雨.若遇长期干旱时,就要人工喷水抗旱长耳。按干湿交替的原则,连续喷水-3天后,再停止喷水34天.喷水最好在早晚喷,中午温度高时不能喷,特别是近傍晚时喷足水,夜晚很适宜木耳生长。喷水时要连续喷洒让木耳吸足水,地面也有足够的水份.停水时就要让木耳尽量干燥,使耳木中菌丝向深部生长,蓄积养份。这就是耳农“干长菌丝湿长耳”的说法。这样干干湿湿、干湿分明、交替进行到木耳长大为止.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气温、雨水

9、等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八、采收加工.黑木耳成熟后应及时采收,当耳片充分开片颜色由深变浅,耳片开始变薄时即为成熟.成熟的木耳若不及时采收再遇雨水就很容易流耳损失,特别是入夏气温升高后更应注意及时采收,采耳前让木耳在耳木上充分干燥后,抓紧趁晴天的早晨有露水耳片软而耳根干硬时连根拔下。除及时采收外,还应根据季节分别采收,即春秋季采大留小,夏季一扫光,主要是防止流耳和病虫害。每次采耳后要将耳木上下倒头和翻面,以使耳木均匀出耳,多出耳,增加产量. 黑木耳采收后应摊放在晒席或筛子上,尽量薄摊趁晴天一次晒至八九成干。晒时不能经常翻动,这样才能使耳片舒展自然。如果是抢晴采收的木耳较湿或采收后即遇阴雨天,更应薄

10、薄摊放在筛子上放在室内通风处,不能翻动,以防形成拳耳,天晴时连筛子端出晒干为止。采收较湿的木耳绝对不能倒在水泥地上晒,上晒下蒸很易变质,当天晒不干晚上收拢后极易形成拳耳。木耳含水量在13%为宜,过干易破碎不易贮存。所以达到要求后即可筛出沙石杂质后用塑料袋包装,贮存待售. 九、主要害虫。黑木耳栽培中,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现就主要病虫害的防止进行介绍. 1、主要害虫.危害黑木耳的害虫主要有蓟马、蛞蝓、线虫,白蚁、伪步行虫、瘿蚊等,除白蚁主要为害耳木啃食菌丝外,其余大部分害虫主要啃食耳片,同时被害残破的耳片遇阴雨时,耳片胶质分解流化更易引起细菌、霉菌的侵染使流耳更严重。白蚁在危害严重时找出蚁道并喷

11、入白蚁粉防治,其它大部分害虫可在幼虫大量危害时喷药杀灭。0倍的敌敌畏、乐果可杀灭蓟马、伪步行虫、线虫、瘿蚊等;蛞蝓可用40倍五氯酚钠液喷洒地面;伪步行虫(鱼儿虫)还能啃食干耳片,所以贮存木耳最后要曝晒或烘烤后入库。同时还要注意清除耳场枯枝叶及腐木等,减少虫害来源。 、主要杂菌。危害黑木耳的主要杂菌有碳团菌、韧革菌、裂褶菌、云芝、朱红栓菌、木霉等,这些杂菌主要危害耳木,生活力很强,造成耳木粉状腐朽或黑色铁心(如碳团菌),抑制了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造成木耳减产。主要防治方法是注意耳场及周围环境,烧除枯枝、落叶及腐木,减少污染源,还需尽量早点种,加强管理,促使黑木耳菌丝早定植,生长快,尽早发满耳木能有

12、效减少杂菌侵染。其次是低海拔地区气温高,夏季耳木要严防曝晒,以花花太阳的林荫地为宜,这样可大大减少裂褶菌、韧革菌、朱红栓菌等的发生。当耳木有杂菌浸染时,要尽量早刮除后涂以鲜石灰浆或涂刷漂白粉消毒。危害严重的耳木尽早清除烧掉.附录:影响食用菌优质高产的六个因素1 营养物质 1)碳素养分。碳素养分是构成菌丝体、子实体的主要成分,又是它们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来源。碳素物质约占菇体比重(干物质)的55%。栽培中所用棉籽壳、木屑等培养基是碳素的主要来源。 )氮素养分.氮素养分是蛋白质、核酸的主要原料.同样是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成分,也是食用菌香鲜味美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食用菌中丰富的氨基酸(达18种之多),

13、无氮是不能形成的。食用菌正常发育不仅需有充足的碳、氮养分,而且要求其比例(碳氮比)要合理。食用菌料的这种比例,菌丝体生长阶段以:1、子实体发育阶段以30:1为宜。生产中因培养料种类不同,有时加麦麸、玉米粉、豆饼粉,加硝酸铵、尿素等,以调节碳氮比.在栽培过程中,各种菇类要按原配方用料,不要任意变动,否则难以取得优质高产。3)矿质元素。食用菌正常生长还需要钙、镁、硫,磷、钾、铁、锌等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虽需要量不大,但都很重要.一般在主料中的含量便可满足需要.2 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中的水是食用菌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适宜含水量为65-75。以料吸足水用手握指缝出水而水不下滴为度。以棉籽壳

14、为例,料与水的重量比大致为1:1.215,加得过多,则妨碍菌丝生长。 湿度,多指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93(子实体生长期)。栽培过程中以喷雾方式加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是必要的措施,有时,特别是生长发育后期,还要往培养基中注水或浸泡培养基,可相应增加产量.3 温度 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木耳、银耳、双孢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大致在5(木耳0)左右,子实体发育的适温一般在15(木耳)左右.草菇喜温,菌丝体以3左右发育较好,子实体在30下发育较好。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正在对食用菌品种进行改良,改变其温度特性是主要目标之一.如平菇、香菇,已培育出在较低、中或较高温度条件下正常出菇

15、的品种,据此可把它们的品种类型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甚至温度界限不严格的广温型.由此可以根据栽培时期的温度条件选用相应的品种,扩展和延长栽培时期。4 氧气和二氧化碳 各种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若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就不良,子实体也长不好。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食用菌自身还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栽培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5 光照 食用菌对光的要求不强,菌丝体可以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子实体分化、生长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但忌强光直射。完全黑暗,子实体发育不良,生长慢。光照可以增加其色泽,无光色淡。光照还与温度有关,北方用大棚栽培食用菌需要日光升温,但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阳光太强,多用草帘等进行遮阴。酸碱度(H值)食用菌多喜微酸性环境,一般要求pH值不超过7。0(中性),约在5.。之间,但平菇较耐碱,微碱时也可生长。栽培过程中要适当加糖等可变酸的物质,高温灭菌过程也会使培养基变酸。另外,还应注意当地水质及其p值。在配料时应注意创造适宜的酸碱度,有的加石灰或加硝酸铵等,一则增加钙、氮素,二则可以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为防止培养料过酸或过碱,加入一定量的石膏,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北京爱恩爱尔食用菌超声波加湿器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