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62466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来说,作文成了一大难题,作文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农村孩子总觉得作文没啥写,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不知写啥。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要付出许多努力。通过自己十多年来的小学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一、多看多记,注重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要多读多记,并把它摘录下来。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下来,积累材料。如

2、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就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好词佳句,可以让学生熟记,以至于这个单元所有描写景物的课文中,学生可以把这些语句理解体会后,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在以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学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后,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日记是学生展现真实情感的最好方式,在学生写日记时要引导其应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

3、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参加完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创设情景,多练多写。 农村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平时参加的活动少,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比如:做游戏,观察动植物的变化,组织讲故事活动等,并让学生及时将参加活动的的经过及感想写下来,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及时加以指导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所以我就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

4、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爸爸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爸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他们身旁,他们出去我跟着,他们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妈妈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爸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班会结束时,我鼓励让班上的好多同学给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也特别认真,既是一次学习任务,又是一份对远方父母的思念。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

5、望。 三、多改多评,注重评价。 学生最初写的作文有很多不妥之处,我就教育学生:作文写完后自己先读几遍给自己,给同桌听,发现不足之处自己先修改一下,自己觉得满意后再交给老师,我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就非常注意方法,因为我知道,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在作文评讲时,选出三篇不同层次的作文让同学们积极点评,并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多引导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敢写、爱写,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