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62219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诗经六义:源于毛诗序 ,毛诗序因承周礼 “六诗”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后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2、诗序:毛诗对各诗的解说文,又称毛诗序 ,分小序、大序两种。小序解说各诗主题,列在各诗之首,篇幅均较短。大序总论诗经全体,列在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小序之后,篇幅较长。 诗序的解说大多牵强附会,给诗篇强加无根据的政治寓义,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3、四始: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 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 清庙为颂始。 ”此四始是指风 、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即指风、大雅、

2、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毛诗序中所提“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4、变风变雅: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盖指风 、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5、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6、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都是解

3、释春秋的,合称“春秋三传” 。7、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8、稷下:指战国齐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齐威王宣王曾在此建学宫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活动的中心。9、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 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

4、诗人, 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 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 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10、风 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 ,代表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 世纪)到春秋中叶 (公元前 6 世纪 )大约 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 “风骚”也因此成为

5、文学的代名词。11、汉乐府:汉代官家掌握音乐的机关叫“乐府”,汉乐府就是对汉代由这一音乐机构所收集、编制的 “歌诗” 的称呼, 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一种诗体的名称。陌上桑 和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有名的佳作。12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1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13、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14、七体: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

6、种文体15、汉赋: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取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铺张手法。有小赋和大赋两种。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绮靡富丽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16、楚辞章句:楚辞注本。东汉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17、班马:班马指的是汉代的两位著名历史学家的简称,“班”指班固, “马”指司马迁。司马迁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班固写有断代史后汉书 ,这两部著作是“前四史”之一。班马的创作对我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

7、、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 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19、谶纬之学: 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 “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 为依据, 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

8、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20、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 “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2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 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9、”。2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 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 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23、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 ,故号“竹林七贤” 。24、建安风骨: 是指在汉末建安时期,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作家所写的优秀诗歌,反映了社会动乱, 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大抵情辞慷慨悲凉、格调刚健清新, 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的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为“建安风骨” 。25、玄言

10、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 “寄言上德, 托意玄珠” 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26、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 ,被称为“徐庾体” 。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2有玉台新咏 ,只收“艳诗” ,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27、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

11、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 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28、骈文:文体的一种,脱胎于汉,形成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弥漫于唐,余波直到近代。其文全篇对偶,讲究平仄用韵,讲究用事用典和藻饰,后字数渐趋于四六。它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但过于注重形式美, 内容较为空洞,也不便作家掌握运用。 代表作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29、志怪小说: 志怪, 就是记录怪异, 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

12、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 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30、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 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 、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3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

13、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32、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 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 言语、政事、 文学等三十六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33、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 “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34、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

14、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 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 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3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36、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 “回忌声病, 约句准篇”(新唐书 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7、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