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61120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全过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管理规程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第三章 质量管理第四章 矿山系统工艺管理第五章 生料系统工艺管理第六章 窑外分解系统工艺管理第七章 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第八章 水泥系统工艺管理第九章 水泥包装系统工艺管理第十章 附则第一章 总 则1.1 为加强我公司水泥生产工艺管理,根据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我公司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特定本规程。1.2 本规程是我公司工艺技术管理的法规性和纲领性文件,是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定。各部门凡涉及到工艺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均不得与本规程相抵触。1.3 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工艺先行的方针,通过强化以窑、磨为中

2、心,以质量、环保为线的全过程工艺管理体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优化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不断吸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建立工艺定额技术档案,从而达到优质、稳产、低耗、环保的目的。1.4 本规程由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主管副总经理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生产安全处负责。各个管理环节要求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对违背本规程导致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2.1 在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的工艺技术、环保管理工作,矿山分厂负责矿山开采工艺管理工作,质控处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必要时设置专职采矿工艺管理工程

3、师、窑工艺管理工程师、磨机工艺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及环保工程师,形成全公司性的工艺、质量管理体系。环保与润滑也可以合并组成单独专职机构2.2 生产安全处负责全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其职责是:2.2.1 组织制定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质控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2.2.2 审定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2.2.3 协同生产分厂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指导生产分厂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2.2.4负责组织贯彻ISO14001和ISO18000标准,不断健全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和职工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2.5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工艺系统进行标定。2.2

4、.6组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试制新产品,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把环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零排放。2.2.7 组织编制和实施技术改造和实施施计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2.2.8负责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厂技术经济指标月报的交流和技改技措报表的上报。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2.3 质控处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检验工作。其职责是:2.3.1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主要质量控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2.3.2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合格率100%,富裕强度合格率100。2.3.3 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

5、制度,研究采用先进可靠的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2.3.4 负责设计配料方案。2.3.5配合生产安全处搞好应用新技术、改进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等实验研究工作,并提供有关实验数据。2.3.6 负责提供并及时公布质量控制指标的考核成绩。2.3.7贯彻执行ISO9001系列质量管理标准,灵活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质量波动进行分析,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2.3.8 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2.3.9会同销售公司定期进行用户访问、征求意见,改进产品质量;研究开发市场需求、企业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水泥。2.4 专职工艺管理工程师在各自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其任务是:2.4.1 负责各自分管

6、系统的工艺技术管理,提出各自系统的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保证改进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并将有关技术参数上报生产安全处。2.4.2负责主机的单项测定,提出系统的产量、质量、消耗定额,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2.4.3 审查员工提出的工艺技术合理化建议,并及时上报生产安全处。2.4.4宣传、执行公司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2.4.5 研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艺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攻关。2.4.6 参与实施技术改造工作。第三章 质量管理3.1 质量管理的原则是: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编制质量手册及程序性文件并贯彻运行。牢固树立质

7、量第一和以用户满意的思想,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实行全员的、全过程上一工序为下一工序服务的质量管理,把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切实做到事先预防,层层控制。按照PDCA循环的科学工作步骤,寻求最佳工艺参数和控制指标,经济合理地组织优质产品的生产。3.2 根据市场需求,依照产品国家标准,制订与工艺设备条件和公司综合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生料配料方案和水泥配料方案,形成独具公司特色的质量指标体系和产品系列,并且把各项质量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分厂、工段、班组和个人,供应部门要认真按照原、燃料、混合材料的技术条件组织进厂。3.3 化验室的环境条件、检验人员、检验设备必须

8、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要求。取样、化验、检验设备的购置和标定必须按国家标准和规程进行。取样要有代表性,检验要及时准确,结果要按时通知中控各岗位和有关部门。试剂、仪器、试验条件必须符合规定,标准溶液要有专人配制和检查,仪器、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校正。要建立严格的密码抽查、对比、检验、控制事故考核制度。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向省级质检部门和国家水泥所寄送水泥样品进行水泥品质指标对比试验,按时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化学或水泥品质指标大对比活动,不断提高检测水平。3.4矿山开采必须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优、次搭配的原则,在矿山设置小型化验站,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检验工作。3.5 进厂大宗原、

9、燃、材料,要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均化设备达到规定的均化效果,严格按照质控处指定部位堆放,不得混杂。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半成品、成品应保持一定的合理储存量。质控处为保证过程质量的需要可以提出具有否决权的物料最低储存量的要求 。3.6进厂石灰石氧化钙含量,出磨、入窑生料的成分及率值的标准偏差值由由质控处制定,要严格控制并创造条件做到均化。入窑生料细度指标,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但0.20mm方孔筛筛余一般大于1.53.7 熟料率值要合理稳定,缩小波动:饱和比KH 目标值0.02 合格率大于85,硅酸率SM 目标值0.1 合格率大于85铝氧率I M 目标值0.1 合格率大于85熟料质

10、量是水泥质量的基础,必须稳定提高。游离氧化钙F-Ca58.0Mpa。 3.8 混合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凡公司从未掺用或未经省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鉴定的混合材料或外加剂,严禁使用。3.9 出磨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三氧化硫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偏差值,必须严格控制。3.10 出磨水泥必须送入质控处指定的库,严禁上入下出或直接送入包装机和散装库。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应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减少转换改磨次数。3.11 按照出磨水泥和出库水泥质量数据的对应关系以及各龄期强度的相关性规律严格控制出厂水泥质量,确保水泥合格出厂。出厂水泥28天的抗压强度目标值和标准偏差值,应按下列规定执行。目标值水泥国家

11、标准规定值富余标号2.5MPa3;标准偏差值1.65 MPa。注:本规程规定的所有标准偏差值均要分月按数理统计规定计算。3.12 水泥包装必须符合产品标准规定,袋装水泥编号按国家标准规定执行,编号、日期必须打印清楚,严禁白袋出厂。散装水泥出厂时提供与袋装标志、项目相似容的卡片。袋装水泥必须在磅校正,其重量按国家标准规定执行。散装水泥经计量后方可出厂。3.13 在栈台堆存一个月以上的袋装水泥或清库水泥须重新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出厂。3.14 企业奖励制度,要体现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在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和提高质量方面卓有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予表彰,奖励。3.15 出现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严肃处理。主

12、要的质量控制指标,连续三小时以上不合格,属于一般工序质量事故,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质控处要及时公布事故统计情况,在考核中应扣除相关单位的产量指标和相关人员的奖金。3.16 出厂水泥不合格,属于重大质量事故,应立即电告用户和有关上级机关,同时将该编号试样立即寄省级质量监督检验站或国家水泥新材所物理室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实行三包包换、包退、包补制度。并且进行质量事故检查,找出原因,认真处理,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第四章 矿山系统工艺管理4.1 矿山分厂负责矿山系统工艺管理,4.2 矿山开采工艺管理原则是:矿山生产必须遵守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原则。根据矿山复杂的地质情况和现有的生产工艺

13、特点,在满足质量要求或质量指标的条件下,合理划分采区,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料,对不同品位的矿石进行最佳搭配,保证矿山采剥的正常比例关系。用现有的开采技术,保证均衡稳定的向厂区合格的矿石。实现安全、优质、稳产、高效、低耗的目标。4.3 依据矿山地质资料、生产实际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制定符合矿山生产实际和经济效益好的最佳三率值;开采回采率大于95。4.4 采矿设备4.4.1 根据露天开采工艺特点,为保证均衡地、连续地采出矿石,必须保持一定的贮备矿量:开拓储量为12个月的矿石产量,可采矿量为6个月的矿石产量。4.4.2 确定挖掘设备最小工作线长度,石灰石矿山一般为120150米,最小工作平台宽度

14、为3040米,台段高度为14米及工作面的推进方向。4.4.3 剥离物应一次运到排土场,避免多次倒运。4.4.4 排土场应选在开采境界以外,不得压盖矿体。4.4.5 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及时开拓新水平,保持均衡采比。4.5 矿山开采4.5.1 根据矿山的地形地质图,年末现状图,生产任务及矿山生产能力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和月作业计划。4.5.2 根据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覆盖土和白云质灰岩应尽量搭配,充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矿石成本。4.5.3 各品级矿石搭配后,要满足质量要求。4.5.4 品位波动严重的层次要尽量划出,并研究其分布规律、性质、规模,对品位差的进行搭配使用。4.5.5 保证高品位

15、矿层的开采条件,以确保矿山质量复杂的区段品位突然下降时,能有优质矿石进行搭配。4.6 穿孔4.6.1 根据矿体岩石的硬度和可凿性,选择适合的钻机和钻头,并确定冲击器,保证较高的钻进速度和较低的损耗,保证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和较低的台班费。正确选用钻头和钻杆直径的配合,保证有足够的气流速度和空气量排出岩渣。不断总结经验,确定最优的转速,冲击频率和轴向给进力。4.6.2 不断总结经验,确定最佳穿爆参数:炮孔直径、炮孔网距、炮孔深度及炮孔倾角的数据。按穿爆参数的要求进行穿孔,保证钻机穿孔质量。4.7 爆破4.7.1 根据矿体贮存条件、矿岩特点、开采方法、钻机穿孔质量,不断总结经验,编制爆破设计书。4.7.2 选择合理的布孔参数,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起爆顺序及起爆间隔时间,优化爆破参数,力求获得最佳爆破效果,减少根底和降低大块率。控制爆破后矿石大块粒度,粒度1.2米的合格率为大于90,尽量减少不合格大块所占的比例,减少二次爆破。爆堆高度应合理,要满足挖掘设备的作业要求,且矿石量不宜小于挖掘机十天的装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