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60854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一、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1)提高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能力。加强高速动车组整车技术平台和检验验证能力建设,建立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全部检修服务业务的运维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自主化城际动车组、多种制式的低地板有轨电车仿真分析、生产制造、试验验证等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2)加快关键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开发应用。重点推动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齿轮转动系统、轮轴系统、轴承、新型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电机,碳化硅igbt芯片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研制以及生产、试验验证能力建设。

2、 (3)加强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制、开发和工程化应用。重点推动时速35/250公里等级高速铁路自主列车控制系统、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国产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 (1)加快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应用及数字化生产方式改造。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推进在相关下游行业的示范应用。采用先进智能制造模式,推进国内机器人企业建立机器人批量生产数字化制造车间。 (2)加大关键零部件研制力度和集成应用。研制高精密减速机、高性

3、能交流伺服电机、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推进国产关键零部件集成应用。 ()加强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国家级工业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建立整机性能、关键零部件、安全性能、工艺性能检测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工业机器人认证制度。研究成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三、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1)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车控制系统产品,推动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功能的高度集成,提升控制系统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水平,开展生产和试验检测能力建设。 ()提高新能源汽车车身和结构轻量化水平。重点发展

4、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的车身、零部件和整车。突破整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和车用级碳纤维原材料生产、在线编织、模压成型,镁、铝合金真空压铸和液压成型等先进工业技术。开展轻量化材料加工及整车、零部件成型生产和检测能力建设。 (3)提高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客车的高水平机电耦合动力总成产品,突破多领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提高相关生产工艺装备和试验测试设备技术水平。 ()提高先进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单体电池、高功率密度超级电容和正负极、特种隔膜和电解液等电池原材料产品,综合性能优越、管理功能齐

5、全,且具有轻量化设计的电池模块和系统(电池包)产品。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单体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提升产品一致性、安全性水平,开展大规模应用。 四、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 (1)推进重点农机装备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发展18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喂入量公斤/秒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精密播种机、中高端粮食烘干机、秸秆收获机械等粮食作物装备,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和田间管理机械,开发适应我国国情、满足各种耕种条件的先进适用农机产品,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 (2)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重点突破大型农业机械四阶段排放发动机、电控系统,高性能大型农业机械驱动桥、变速

6、箱、液压系统等;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提高关键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 (3)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研发检测能力。推广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先进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之制造技术,改造农机企业生产条件;完善农机行业科研设施,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第三方认证和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五、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 ()加强核心技术和部件开发及应用。重点开发高频线发生器、超导磁体等关键部件,精准定位与导航、图像采集处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流式细胞分析治疗、植介入产品表面改性,酶催化合成,手性药物合成,药物结晶、长效、缓解、控释的等技术;加强微波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流

7、体萃取、膜分离、微波干燥等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发展彩色超声诊断设备、高性能无创呼吸机、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核医学影像设备p-t及pt-m、图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设备等高性能治疗设备,加快发展全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体外诊断产品,推进介入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产业化,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推动高端药品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发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高发性免疫、高传染性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加快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原创药品产业化和国外专利到期药品仿制;推动一批疗效确切、安

8、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的、作用机理清楚的中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提升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 (202X2X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量规模大幅提升,转型升级快速推进,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迎来“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 一、当前形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纵观世界强国的崛起,都是以强大的制造业为

9、支撑的。在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强国仍然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始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保障。 通过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上一轮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1 为我国制造业培育了竞争新优势,积蓄了发展新动能。主要表现在:重大装备亮点频现,示范应用扎实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投入商业化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示范应用。关键技术多点突破,自主创新成果丰硕。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靶向肿瘤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等重大疾病1.类新药实现产业化。检测认证能力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标准化总体组、检测认证联盟为架构的中国机器人检

10、测认证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新兴领域异军突起,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加快,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国内看,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为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实现引领发展的第一

11、动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推动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引导创新资源向制造 2 业领域汇聚,培育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探索弹性治理新机制,构建保护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氛围。 2、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制造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和调节滞后。 3、坚持质量为先。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12、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以质量提档升级带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4、坚持重点突破。加强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立足经济社会需要和产业发展基础,聚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提升。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末,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制造业创新能

13、力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3 三、重点领域 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 (一)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轨道交通装备是构建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发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研制新一代时速6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搭建悬浮导向、车载供电等关键技术研发试验调试平台。打造系列化中国标准动

14、车组,加快研发时速25公里等速度级别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中国标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发展智能高铁装备,推进智能动车组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展驮背运输专用车、混合动力机车、时速10公里快捷货车、大型养路装备等产品研制和产业化,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发展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制中国标准城市轨道车辆及牵引、信号等关键系统,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互联互通和装备统型。加强全自动运行、综合运营管理与服务、主动安全检测与维护等智能化系统及装备研制,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加快研制 时速1公里中速磁悬浮列车、跨座式单轨列车等自主

15、化产品及核心系统部件,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及专业检测装备,提高综合检测和安全保障能力。 3、构建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建设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围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重点研制机车车辆、列车控制系统、高速道岔等智能制造系统及装备,形成人机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建设高铁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提升高铁车辆、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试验检测能力,满足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检测及认证需要。建设城市轨道车辆及关键系统试验检测平台,提高多品种、多制式装备试验检测能力,形成行业技术服务体系,满足新产品开发及认证需要。 (二)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运输、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快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是: 1、发展高技术船舶与特种船舶。加强邮轮研制国际合作,逐步掌握设计和总包建造等技术,提升工程组织、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加快研制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绿色船舶,提升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开展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示范应用。加快极地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