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60641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9讲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课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解析:选B。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

2、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建立民主秩序,故D项错误。2(2017江西南昌高三年级调研)“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解析:选C。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体现出中共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3(2017广东华附、广雅

3、、省实、深中四校联考)“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这是某位学者对我国近代某段历史的描述,由此推断()A该段历史时期是抗日战争B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C国共关系处于对峙状态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解析:选B。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材料中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信息,故A项错误;抓住材料信息“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放弃了武装斗争,故B项正确;国共对峙是在19271937年,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4、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在1949年,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4(2017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解析:选B。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够更好的使中共成长起来,为中共培养更多的组织内的人才,也能够更好的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此“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5、故B项正确。5(2017湖南益阳高三调研)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流传一首民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民谣体现了苏区干部()A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B惩治腐败、崇尚廉洁C艰苦奋斗、建立政权D从严治党、加强监督解析:选A。材料内容“自带公粮”“穿草鞋”均体现出了廉洁奉公,“夜走山路访贫农”则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惩治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加强监督,故D项错误。61931年,共产国际发表文章称:蒋介石“调动了南京政府的3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而和它对峙的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只有

6、六七万人的红军几个军和几万名装备很差的游击队”,但是,“中国红军经受住了最困难的考验”。这表明共产国际()A给予中国革命全面支持B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C认为国民革命有所发展D认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解析:选B。本题考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全面支持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言辞只是肯定,无法得出“全面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对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能与蒋介石军队对峙给予了肯定,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故B项正确;1931年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了,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共产国际认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D项错误。7(2017湖南郴州一模)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

7、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这说明()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解析: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A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透露长征本来是怎样的,故C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D项正确。8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

8、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解析:选D。材料中“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为旗帜进行斗争的策略,“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斗争的策略,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前半部分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与

9、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故C项错误。9(2017四川资阳一模)“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作者深情赞颂的是()A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B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C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D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解析:选B。“双十”体现了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但作者更多地强调“七七”。故A项错误;作者强调和歌颂七七事变,体现了面对民族危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故B项

10、正确;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是新中国成立,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0(2016江西上饶二模)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解析:选A。依据材料“盟军的

11、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可知中国军队在盟军的胜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故B项错误;中国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但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抗日战争依然处于相持阶段,所以并没有扭转战局,故D项错误。11(2017重庆高三调研)颂扬淞沪会战的歌曲歌八百壮士的歌词中写道:“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对于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

12、产物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ABC D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的时间为1937年,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故正确;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为台儿庄大捷,故错误;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侵略上海是侵略扩大的表现,故正确;淞沪会战为国民党的正面抗战,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12(2017湖北八校模拟)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

13、区解析:选D。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符合1946年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河南平顶山调研)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

14、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以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权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二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

15、”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三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第一句可概括出“战争唤醒民族意识”,依据第二句可概括出“民族语言的使用”,依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可深入分析得出“宗教改革的影响”;“影响”依据材料一“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