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602478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万吨尿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XX化工有限公司 年产30万吨尿素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11.1.1 企业概况11.1.2 项目提出的背景11.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31.2 理论综述41.2.1 可行性研究概述51.2.2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51.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62 市场分析82.1 尿素市场82.1.1 国外尿素市场82.1.2 国内尿素市场92.2 尿素价格分析112.2.1 国内外尿素价格112.2.2 尿素价格的确定153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163.1 厂址选择163.2 建厂条件163.2.1 厂址位置及交通

2、条件163.2.2 自然条件163.2.3 场地湿陷性评价183.2.4 结论与建议184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94.1 投资估算194.1.1 建设投资估算194.1.2 建设期利息194.1.3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94.1.4 流动资金估算194.1.5 项目总投资194.1.6 投资分析204.2 资金来源204.3 资金运用计划205 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205.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05.2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225.2.1 基础数据225.2.2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225.3 财务评价235.3.1 评价依据235.3.2 评价方法235.3.3 不确定性分析245.4 技术

3、风险265.5 市场风险265.5 投资风险266 结论27参考文献28附 录30附 录1: 英文原文30附 录2: 中文译文351 绪论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企业(或项目)提高规避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下市场变化比较大和国家宏观调控日趋严厉的情况下,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全面、细致的可行性分析,能够比较有效的降低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因此,在项目建设前应该审慎的进行可行性研究。1.1.1 企业概况 河南XX化工有限公司是1969年建成投产的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氮肥企业。三十年来,经过不断技术挖潜改造,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年产13万吨合成氨、25万吨尿素、5万吨甲醇、20万

4、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实际年产量可达15万吨合成氨、25万吨尿素、5万吨甲醇、20万吨复合肥,兼产封头、糠醛、化工设备、氧气、2-甲基咪唑等产品的中型氮肥企业。河南XX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新乡化肥总厂,是2003年8月改制后挂牌成立的一家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16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5人,高、中级技术职称67人。企业拥有总资产5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0500万元,净值29885万元,资产负债率57,银行信用等级为AAA级。2001、2002、2003年分别完成销售收入22416万元、28030万元、30356万元,利润1104万元、1291万元、1870万元,税金880万元、186

5、1万元、2285万元。河南XX化工有限公司的工艺装置,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工艺装置,多项在氮肥、复肥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得到成功应用。诸如采用了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醇烃化合成气精制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变压吸附脱碳技术、尿素生产双塔并联技术、熔融尿素喷浆造粒尿基复合肥生产技术等。企业综合实力及生产消耗居全省同行业之首。曾获得“全国化肥生产先进企业”、“河南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先进企业”、“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1.1.2 项目提出的背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自给率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1.2亩,只

6、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4%。农业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缺乏。这些都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受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影响,耕地逐年减少的势头没有得到彻底遏止。据统计1992年-2002年,耕地净减少2690万亩。人口却以每年130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农业的种植强度必须逐年提高。五十年来,国家在投资、原料、运输、销售、进口、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化肥行业的发展,以优惠价格向农民供应化肥,提高了农民用肥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解决了温饱问题。2015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4.38亿,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100万左右。按人均口粮400公斤计,每年需增加粮食消费量

7、440万吨。加上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粮食消费量每年增加1000万吨左右。预计2015年粮食需求量将达到64000万吨。如果我国新增人口的粮食供应全部依赖进口解决,粮食的进口份额将占到目前全球贸易量的70%,风险很大。根据1996年发布的中国农业白皮书,2000-2030年我国粮食的自给率保持在95%,进口量控制在2000万吨-3000万吨以内,粮食产量必须保持每年1%的增长幅度。加入WTO后,农产品关税下降,非关税壁垒逐步丧失,维持粮食安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粮食自给的基本战略不可动摇。进口只能是品种调剂。因此,维持化肥的低价位,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应作为实现粮食自给战略的基本措施。

8、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化肥的进口量直接影响国际化肥价格,为降低市场风险,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化肥自给率应保持70%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肥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国内施肥水平和人均占有粮食等指标仍然偏低,氮、磷、钾肥料比例不均衡,化肥供应不足,从化肥总量来看仍有缺口,尤其是以高浓度氮肥如尿素、NPK复合肥等还不能满足农业需要。在化肥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南XX化工有限公司领导层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增强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向大型化迈进,公司拟定实施年产30万吨尿素工程。河南XX化工有限公司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原材料供应有保证;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用户信誉高。 1.

9、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我国化肥行业经多年发展,尤其是计划经济年代,实行的是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方针,化肥行业总量很大,但和国内的其它行业类似,“大而不强”,存在着较严重的结构性过剩,集中反映在有效能力不足,行业集中度低,装置规模小,低浓度产品偏多,竞争能力差等方面。几十年来,由于国家对进口化肥实行配额管理,对化肥生产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化肥工业,这种结构性矛盾虽有所表现,但不突出。在进入WTO以后,国内化肥市场逐渐放开,进口配额逐步取消,外商逐步进入国内化肥销售系统,部分优惠政策消失,化肥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日趋显著,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严重问题。(1) 化肥行业是化

10、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化肥工业总资产2107亿元,固定资产约9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60亿元,利润37亿元,从业人员75万人。化肥工业历来是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投资占整个化学工业的40%以上。多数化肥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和骨干,对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化肥工业对其它工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效应化肥工业是耗能大户,对能源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化肥工业消耗能源约7000万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其中消耗天然气80亿方左右,占天然气商品量的40%;消耗煤炭4000多万吨;消耗焦炭约500万吨;消耗重油200多万吨;电力约500亿kWh。化肥行业与机

11、械、电子、冶金、建材等行业也有较大的关联度,是这些行业的重要市场。化肥项目的建设及更新改造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钢材和水泥等。每年化肥及化学矿山行业固定资产及更新改造的投资都在200亿元左右,其中设备投资约占30%,“三材”费用约占15%。化肥行业是运输业的重要市场。每年产品和原料的运输量约1000亿吨公里。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稳定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显得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1.2 理论综述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管理技术,在企业投资、工程项目、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是指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

12、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所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最早被运用,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为了开发田纳西流域而首次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田纳西流域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技术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科学管理的需要,可行性研究也不断发展和完善。60年代后,经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总结,可行性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在项目投资前

13、期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原材料及能源保障预测、产品决策、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的选择、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环境保护的研究、财务评估、经济技术综合评价等方面。可行性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如下的阶段:1968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李特尔和米尔利斯合作编写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其观点被称为L-M方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于1972年出版了由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达斯古普塔和森与美国哈佛大学马格林3人合作撰写的项目评价准则,他们所提出的方法被称为UNIDO方法。1975年,世界银行斯夸尔和范德塔克合作出版了项目经济分析一书,该书所提出的观点被称为S-T

14、-V方法。这三种方法里面,L-M方法与UN工D0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评价价格的确定,前者主张以国际市场价格为评价价格的基础,而后者则主张以国内市场价格为基础,而S-T-V方法则和L-M方法较为接近。197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中心联合编制了工业项目评价手册,其观点被称为“阿拉伯方法”。我国项目评估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颁布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初步规定了项目评估的相关制度。1978年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几项决定、1981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技术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以及1982年国家计委颁发的关于编制建设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15、等文件都提到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在颁发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中正式把可行性研究列入基本建设程序。1987年9月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1993年4月国家计委根据投资环境变化和改革的深化又重新颁布了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内对具体的项目分析也有研究。周梅 (1999)等所做的高掺量粉梅烧结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从原材料特性分析、运营分析、工艺流程、市场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证,并提出生产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技术是首选方案的分析结论。石新城(2000)等通过对大颗粒玻化砖生产线工程的市场、建厂方案及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研究,做了大颗粒仿花岗岩玻化砖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报告。马琼云(2002)等在火电厂煤场排水循环利用可行性研究一文中,调研了适合煤场排水循环利用的工艺以及这些工艺的应用实例,并对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经济社会效益的比较,得出了可行性较好的项目结论。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