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59814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渔父 苏教版必修5一、文言基础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浴者必振衣振:抖掉B可以濯吾缨 濯:洗 C遂去,不复与言 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 斯:这个地步解析:选C去,离开某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安能以身之察察 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 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清兮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D子非三闾大夫与 不复与言解析:选DD项,助词,吗;介词,跟,同。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

2、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着;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举起。解析:选C凝滞: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B安能以身之察察C是以见放 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选BB项,定语后置句,A、C、D三项,被动句。5下列加点词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鼓枻而去 B乃歌曰C行吟泽畔 D安能以皓皓之白解析:选C行,行走。 A项,鼓,名词作动词,敲打。B项,歌,名词作动词,唱歌。D项,白,形容词作名词,纯洁的品质。6名句默写。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新沐者必弹冠,。安能以身之察察,?(3)沧

3、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参考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2)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3)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

4、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5、。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博闻强志”中的“志”,解释为“记忆力”。3.“明于治乱”中的“于”是介词,解释为“对”。4.“入则与王图议国事”是省略句,应为“(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5.“齐与楚从亲”中的“从”同“纵”,解释为“合纵,联合起来”。6.“虏楚将屈匄”中的“虏”是动词,解释为“俘虏”。7.“战于蓝田”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蓝田战”。8.“秦伏兵绝其后”中的“绝”,解释为“截断,切断”。 精读设计 7对

6、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解析:选B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开。题中,动词“如”的宾语“楚”之后应断开。活用为动词的“厚币”的宾语“用事者臣靳尚”之后应断开。动词短语“设诡辩

7、”的后置状语“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后应断开。动词“听”的宾语“郑袖”后应断开。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C王,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者是开国的元勋,有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封王,一般没有军功不封王。“王”和“侯”都是爵位,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

8、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解析:选C “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错,应为“二者的地位不相同”,“王”比“侯”的地位要高。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未能真正受到重用。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行。解析:选B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B项,“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10把

9、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译文: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译文: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贪”是“贪图”之意,“信”是“相信”之意,“绝”是“绝交”之意,第一个“使”为动词,是“派遣”之意,第二个“使”为名词,是“使者”之意,“如”是“到”之意。第(2)句中的“亡”是“逃亡”之意;“内”通“纳”,接纳之意;“之”

10、作动词,到;“竟”可译为“最后”。参考答案:(1)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2)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参考译文:屈原,字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

11、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

12、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挡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竟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眛。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

13、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三、语言表达专练11我们学习了渔父,瞻仰了一位“身之察察”“皓皓之白”的伟人,请你发挥想象,就屈原的处境或遭遇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和理解,要求语言优美,感情真挚,100字左右。答: 解析:作答本题可结合课文内容,先描述屈原的处境,后阐述屈原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影响。可从政治环境以及江畔行吟的具体环境入手,再现屈原身心疲惫的形象,并从他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以及民族精神等角度谈自己的认识。注意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参考答案:凄风楚雨的汨罗江畔,屈原踽踽独行。雨抽打着他枯瘦的身躯,他接受了这冷雨的最后洗礼,然后纵身一跃他的热血化作汨罗江的滔滔江水流淌千年。千年之后,人们依然能听到他的歌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12不改变句意,把下边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