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59792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以《活着》为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余华小说的悲悯性 以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例所 在 学 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名 称 汉语言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文学 年 级 二一一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教授 完 成 日 期 二一五 年 六 月 二 日 摘要摘 要余华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用平静的笔调向读者讲叙了生命个体如何在生存苦难中坚强生活,余华借此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同时又借助主人公对苦难的忍耐与乐观精神体现了人在苦难面前的坚韧与顽强。本篇论文以余华小说的悲悯性为立论,通过分析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的悲悯性,余华小说悲悯性存在的原因及意义,意在彰显余华独道的生命意识,生存哲学及人道主义关怀。余华对主

2、人公的受难进行了深入思考,面对苦难,读者从小说主人公身上看到了忍耐力量的强大,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更看到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关键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悲悯性IAbstractABSTRACTYu hua in living and xu through sell blood to record in a calm tone tell the individual life to the readers how to survive in the tough life in the suffering, yu hua to represent the life of the helpless,

3、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help of the protagonist, endurance of suffering and optimism reflected peoples strong and brave in front of the suffering. This paper with the compassion of yu huas fiction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ving and xu through sell blood to record the compassion, pity sex

4、 reason and meaning of yu huas fiction, intended to show the life consciousness of yu hua independence road, philosophy of life and humanitarian concern. Yu hua has carried on the deep thinking to the passion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face of suffering, readers from hero to see the powerful force o

5、f patience, learn how to face the bitter.Key words: ALIVE,XU THROUGH BLOOD ,CompassionII目录目 录1引言-12余华小说中的悲悯性-12.1 活着中的悲悯性 -22.11承受苦难-22.1.1.1忍耐-22.1.1.2爱- 32.12态度乐观-42.2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悲悯性-52.21消解苦难-52.22生命意识-63余华小说悲悯性的存在原因-73.1 余华的生存哲学-73.2 余华的写作意愿-84余华小说悲悯性存在的意义 -85总结-9参考文献-11致谢-12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 引 言作家余华的小说中

6、存在着一个一脉相承,屹立不倒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他对人类生存的价值的探索倾注了更多心血,在他的前期作品中他表达这种关注却采取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那就是无所顾忌地描写人类生存的困境、暴力、残酷、血腥等。余华就像一个超尘世外的灵魂,冷眼“观赏”着在残酷血腥暴力下艰辛生存的人类。难道余华真的如此冷血,对人类的苦难如此淡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从余华的后期作品中窥探出余华温情的一面,看他的后期作品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余华所表达的对人类深刻的同情和悲悯之心所震撼。本文试图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出发浅谈一下余华小说中的悲悯性。2 余华小说中的悲悯性我们想要探索余华在小说中所表达出的悲悯情怀,

7、首先必须要弄懂这种深刻的悲悯性由何而来,毫无疑问这种悲悯情怀的表达是建立在对生存的残酷性毫无保留地揭示之中的。 活着虽然名为活着,它的故事却是由一连串人物的死亡连缀而成的。地主家庭出身的福贵,身上具有纨绔子弟所有的恶习,吃喝嫖赌无所不专,看似光鲜逍遥的生活却在他赌输了一切家产的一瞬间转化为泡影。他被迫靠唱演皮影艰辛地维持生活,经历了人生的多种磨难。他被迫从军,自己命悬一线可他还得目睹成百上千的无辜士兵死去;老母离世,他连母亲最后一眼都未曾看到;儿子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女婿在工地遭遇意外事故而死;妻子得病而死,最后与福贵相依为命的外甥竟因吃黄豆而撑死,终了只剩得福贵孤身一人。有人

8、说福贵是幸运的,虽然活得幸苦,最起码他还活着,但我却觉得他亲眼看到自己的至亲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这难道不是最令人触目惊心的经历吗?在无奈无助和悲痛中还要不断地逼迫自己接受死亡,这难道不是人生最痛苦凄惨的经历吗?我认为福贵活着谈不上幸运而是生存对他的一种深深的折磨。余华所写的一幕幕死亡场景令人痛彻心扉,生命之苦被渲染的无可附加。 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一生都在不断卖血,为了看望自己的意中人去卖血;儿子闯祸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他为了垫付医药费去卖血;为了能让一家人吃顿饱饭去卖血;为了给儿子看病去卖血,他似乎只有靠卖血才能生来,但血是人的气啊,卖血就是在人为地消耗生命的气数,可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借

9、生存之名却不断把自己逼向死亡。无论是活着 还是许三观卖血记中,无形的命运枷锁和无时无刻的困难都强压于人类个体之中。个体的生存就变得艰辛和痛苦,余华用把这种生存的苦难无限夸大,张扬,这就把他对苦难个体的悲悯同情彰显得更淋漓尽致。2.1活着中的悲悯性 余华活着前言中说:“前面已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1从这里可以看出余华创作这部小说的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揭露生存的残酷,控诉苦难对生命个体的折

10、磨,而是启发人们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存中的一切苦难,生存中的苦难是必然存在的,活着的勇气不是来自反抗苦难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存赋予我们的残酷,暴力,苦难,我们面临的一切艰难都需要默默忍受。活着中的福贵经历了一辈子的坎坷艰辛,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上都深受打击,但他在巨大的苦难面前并没有倒下,福贵的一生告诉我们绝望的不存在,告诉我们眼泪的宽广,无论是生活的温暖幸福,还是现实的艰辛无奈,这都是生存的一种形态,生存的甜也好,苦也罢都不是永恒的,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必须要做的是承受苦难。2.1.1承受苦难在黑暗的现实中无法摆脱生存的苦难,难道在自己心灵深处就找不到活下去的支撑了吗?怎样承受苦难?余华经过探求之后找

11、到了一条自我解救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闪耀着几个耀眼的符号。2.1.1.1忍耐福贵的一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他亲眼目睹了所有的亲人离他而去,只留下福贵这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孤苦伶仃地活着。可他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安静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种生存状态来自一种力量,那就是“活着”的力量,正如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2余华为福贵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有效途径忍耐,这使得整部小说都因这种无限宽广的忍耐,变得平静没有控诉,没有尖叫,甚至都没有愤怒,有

12、的只是福贵用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忍耐”它是一种柔韧的精神,是克服苦难的源泉。2.1.1.2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努力活着并努力爱彼此,这种爱虽比不上母爱的神圣,却也同样伟大无私,它是人类克服困境,努力生存的力量源泉,而余华在活着中就将这种爱毫不吝啬地赋予给了每一个生命个体,让他们拥有了足以战胜困境活下去的希望与勇气。在活着当中,亲情无愧是最伟大的爱,在福贵一贫如洗时,年迈的老母还在为了帮助福贵减轻家庭负担而下地劳作。我觉得母亲给福贵最大的支持莫过于在福贵面对困境时的真情安慰,她经常告诉福贵“人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 3正是这句话,福贵在每一次面对困境时才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给福贵另一份支持的是他的妻子家珍给予他的爱情。这个温文尔雅的女人在福贵嗜赌如命时,她只有无助地哭泣并依然地选择离开福贵,但当福贵一贫如洗时她却又义无反顾地回到福贵身边并且一直不离不弃。福贵变得一无所有时,家珍毫无埋怨,只是淡淡地充满温情地对福贵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