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59475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考试题第三单元B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钟)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一、 (20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A. 弧形(f) 和谐(xe) 桥墩 (dn) 匀称(chn)B. 点缀(zhu) 驻足(zh) 石砌 (q) 歼灭(jin)C雕镂(l) 池沼(zho) 嶙峋(lng) 斟酌(zhu )D鳌头(o) 藻井(zho) 休憩(q) 伧俗 (ch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轩榭 蔷薇 湛蓝 龙凤成祥 B蟠龙 帷幕 书斋 惟妙惟肖C孕育 绝伦 雕刻 迥然不同 D掩映 玲珑 轮廓 眼花缭乱3、结合语意,下

2、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园林设计的欠缺。 B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参考价值的样板。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驻足:停止脚步。D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化时不同的多种花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孤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

3、里了。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3分)刘禹锡秋词中描写秋高气爽,鹤冲云霄景色的句子是:_古代诗人钟

4、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_崔颢黄鹤楼中与“夕阳西下,断肠入在天涯”心情相识的句子是:_8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3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_“;说的是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 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_。 9.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你仿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黑板”、“家”(任选一题)。(2分)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第二部分 阅读 (40分)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01

5、5题。(15分)(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

6、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0、(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2分)11、说

7、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句中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12、(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 。(2分)13、(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2分)1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_。(2分)15、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2分)1

8、6、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关系。(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0分)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

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

10、491箱。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

11、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中国国家地理17.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2分)(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2)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18.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19.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2分)( )A.数量甚巨

12、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20.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21.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

13、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5分)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是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22、“即使碰不到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这句话出自_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