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580832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1陶渊明,著名诗人,字,名,世称,因其

2、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2、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传世,主要散文有-等。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成语: 3通假字 4古今异义词:鲜美 交通 妻子 无论 绝境 5、梳理文意,点难拨疑; 捕鱼为业: 缘溪行: 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便得一山: ;才通人: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桑竹之属: 具答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3、 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 既出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21)及郡下: (22)遣人随其往: (23)欣然规往: (24)寻病终: 6课文翻译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第二节: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2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4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第三节: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2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4探讨:渔人一

4、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5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部分(23)(故事的发展)第四节:(结局尾声)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文章主题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五、课堂练习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hu( )然 yn( )然 qin( )m( ) y( )太守 bn( )纷 垂tio( ) 叹wn( ) 刘子j( ) 语( )云 便要( )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5、。为业: 夹岸: 杂: 异:穷: 平旷: 属: 悉:怡然自乐: 所从来: 咸: 问讯:先世: 邑人: 不复出焉: 间隔:皆: 语云: 不足: 既:诣: 遣: 欣然: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6、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理清本文渔人的行踪。 (2)默写突出桃花林优美自然景色的句子。 (3)默写表现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4)默写表现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 (5)默写突出桃源人热情好客,淳朴友善的句子。 (6)默写文中暗示着故事是虚构的句子。 2作业:1、迁移创新:有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按照下面句式来回答: “挑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时因为 ”! 1、“ ”的世界: ; 2、“ ”的世界: ; 3、“ ”的世界: ; 2、创新写作: 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