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5739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引 言1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1.1井田概况21.1.1交通位置21.1.2自然地理21.1.3煤田开发历史21.1.4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况41.1.5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41.2井田地质特征41.2.1地层41.2.2地质构造51.2.3煤层及其顶地板岩性特征51.2.4水文地质特征71.2.5瓦斯、煤尘与自然81.2.6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111.3井田勘探程度12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42.1井田境界142.2井田储量142.2.1矿井工业储量142.2.2矿井设计储量152.2.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62.3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62.3.1矿井工作制度

2、162.3.2矿井服务年限173 井田开拓193.1概述193.1.1生产矿井的开拓方式概述及评价193.1.2影响立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193.2井田开拓193.2.1对井田开拓中若干问题分析193.2.2方案的提出及技术比较203.2.3方案经济比较223.2.4确定方案243.3井筒特征243.3.1主井253.3.2副井253.3.3风井273.4井底车场273.4.1概述273.4.2线路总平面布置设计283.4.3井底车场各存车线长度的确定313.4.4井底车场线路总平面布置如下图363.4.5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373.4.6确定井底车场主要巷道断面413.4.7确定各井底车场硐

3、室位置413.5开采顺序及带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443.5.1开采顺序443.5.2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工作面数443.6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463.6.1概述463.6.2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的各计算图表474 采煤方法504.1采煤方法的选择504.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504.2.1带区走向长度的计算的确定(以第一水平第一阶段内带区为例)504.2.2确定分带走向长度及分带数目504.2.3回采巷道的布置(分带斜巷的布置)504.2.4联络巷的布置504.2.5带区硐室514.2.6带区千吨掘进率、带区掘进出煤率及带区回采率524.2.7确定带区巷道掘进方法、设备数量及掘进工作面数

4、534.2.8带区生产系统544.3回采工艺设计554.3.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见表4-3)554.3.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575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605.1矿井运输605.1.1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605.1.2带区运输设备的选型605.1.3大巷运输设备615.1.4列车组成的计算615.1.5电机车台数的计算655.2矿井提升675.2.1设计依据675.2.2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685.3矿井排水795.3.1概述795.3.2排水设备选型计算806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896.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896.1.1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896.1.2矿井通风系

5、统要符合下列要求:896.1.3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906.2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906.2.1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906.2.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926.2.3峒室实际需风量926.2.4风速验算:936.3全矿通风阻力计算946.3.1计算原则946.3.2计算方法956.3.3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986.4扇风机选型996.4.1选择主扇996.4.2选择电动机1016.5矿井安全技术措施1026.5.1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1026.5.2防尘措施1036.5.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1036.5.4为防止井下水灾的措施1047 矿山环保1057.1矿山污染源概述1057.1.1大气污染10

6、57.1.2废水排放1057.1.3固体废弃物排放1057.1.4噪声污染1057.2矿山污染源的防治1067.2.1大气污染防治1067.2.2矿山水污染的防治1067.2.3矿渣利用1077.2.4噪声的控制107结 论109致 谢110参考文献111附 录A112附 录B11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引 言采矿毕业设计是采矿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在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后,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某一矿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的系统化设计,这对提高我们理论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所以这也是采矿专业的核心。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河南

7、省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设计是在我们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业设计规范之后,再进行井田开拓、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和矿山运输、提升、排水及通风的设计计算。所有这些都能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撰写技术文件、绘制工程图件的基本技能。衷心感谢院领导和采矿教研室的老师的帮助和辅导,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郭文兵老师,在这三个月里,正是他认真、耐心、详细的辅导,才使我能按时、按质的完成毕业设计。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知识范围的限制,设计中难

8、免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新庄矿井位于商丘地区永城市境内,属苗桥乡所辖。地理位置为东经11637,北纬3356。井田东西走向3公里,南北走向5公里。井田东与安徽省刘桥井田相连,西以王庄断层与双庙勘探区分界。矿井西距永城市24公里,由永城至陇海铁路商丘站96公里,至津浦、陇海铁路之枢纽站徐州市92公里,东距符夹线濉溪站15公里。均有柏油路相连,交通便利。见图11交通位置图。1.1.2自然地理区内地势平坦,属黄淮冲积平原。地面标高+30.0m左右。井田南约6公里有沱河向东注入安徽省汴河,井田中南部有南引河,最大排洪量12.278m3

9、/s。1973年7月14日最高水位:王引河+30.63m,水深2.7m,曹沟+30.42m,水深1.96m。王引河、曹沟均属人工渠道,水位随季节变化,冬季有干枯现象。工厂附近前松、后松村庄一带历史最高洪水水位标高不大于+31.69m。近十多年来因大搞水利建设,内涝基本排除。1.1.3煤田开发历史新庄矿井系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煤田中的一个井田,永城煤田出新庄矿以外,其它还有刘桥煤矿一号井、二号井、葛店、车集、陈四楼、城郊六对生产矿井,刘河、薛湖、新桥三对基建矿井,这些都为迅速开发永城矿区提供了条件。新庄矿井从1961年开始,首先由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107队在本井田进行找矿工作,提交有永城煤田苗桥矿

10、区找矿报告,而后,安徽省地质局325队和煤田三队也都在此区的南部、西部和东部进行过工作,到1974年8月由河南省地质十一队正式提交河南省永城煤田新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勘探程度为精查,并经河南省地质局批准,河南省煤矿设计院于1977年7月完成新庄矿井初步设计。由于原报告尚存在不图11 交通位置图足之处,又经过补做工作,河南省地质局十一队于1983年9月又提出河南省永城煤田新庄井田补充验证报告,并经批准。新庄矿于1978年动工兴建,1980年因故停建。以后又经江苏省煤矿设计院设计,于1985年初复建,1992年简易生产,1995年12月18日正式投产,当年产量达95万吨。矿井按1984年设计-65

11、0m以上水平,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但主要装备按90万吨/年设计。1996年产量达120万吨,继而在1997年根据井田地质条件交好,井田深部边界-800m水平,经郑州煤矿设计院设计,矿井改扩建为180万吨/年,现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1.1.4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况新庄煤矿附近的厂矿企业主要有:位于东南部的刘桥一号、二号井,南部的葛店煤矿,西部的神火工业园,永煤集团车集煤矿;这一区域属黄淮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一年一熟作物。1.1.5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在井田内有远景供水水源价值的,有两个含水组:即新生界中上部粉细砂含水组与石炭系灰岩含水组,

12、其水量:新生界含水组2050吨/时,碳系含水组30吨/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水硫酸水,水质一般较好,可做工业用水,农灌用水和饮用水,但新生界上部含水层中的水,含大肠杆菌数超过饮用水标准,并含底氟,需加以处理后才能使用。矿井主要电源为:淮北电厂渠沟变电所至工厂的35KV线路,经葛店矿井引入的35KV线路,永城电厂35KV输电线路,矿区110KV主变电所。由于本矿井地处平原地带,在附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工人主要从永城和淮北境内招用;主要建筑材料砖、石、石灰、瓦等,可由永城及邻近的安徽省淮矿区供应,运输方式可用汽车或人力运输。沙,水泥需由外地供给。1.2井田地质特征1.2.1地层本区含煤地层由下

13、至上简述如下:1.太原组(C3):厚134149m。岩性主要由隐晶质灰岩、泥岩组成。其次为砂质泥岩及砂岩。顶部灰岩稳定,厚2m左右,为K3标志层,底部灰岩厚1317m,一般15m,为K2标志层。2.山西组(P15):厚110m,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粗粒砂岩组成。3.下石河子组(P1X):厚73113m,平均108m,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为鲕状铝质泥岩,为K4标志层。4.上石河子组(P2):厚度大于400m,底部为K5砂岩标志层与下石河子组分界,上部紫色斑块泥岩夹吼层砂岩,以K6长石英砂岩较稳定为标志。1.2.2地质构造本区属秦岭纬向构造之东延部分,与新华夏系反接复合。

14、在区内形成永城背斜,背斜轴在芒山柏山一线,呈北东15度方向。在永城葛店至安徽白善一带形成白善帚状构造。本区属白善帚状构造的一部分。因而其构造形态亦受该帚状构造所控制。地层倾向北北西至北北东,倾角810度,向深部倾角变缓为45度,其规律是:在-200m水平以上12度左右,在-200-650m水平逐渐变为54度。在走向的变化是:在2线以西4度,24线逐渐变为39度,45线326度,至省界变为348度,整个井田为简单的单斜构造,有次一级的舒缓波状起伏。区内共见断层五条,近南北者以正断层为主,近东西向以逆断层为主。详见表11主要地质构造表。1.2.3煤层及其顶地板岩性特征本井田煤系地层总厚760m,含煤27层。其中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2煤、下石盒子组的三2、三3、三5煤,共计四层。山西组含煤系数3.24,下石盒子组含煤系数3.3。共划六个煤组:一煤组位于太原群,含煤多达10层,一般57层;二煤组位于山西组中部,含煤最多4层,一般2层;三煤组位于下石盒子组,最多7层,一般25层;四煤组位于上石盒子组下部,含煤最多3层,一般2层;五、六煤组均位于上石盒子组中部,五煤组含煤最多3层,六煤组含煤1层。普遍可采者二2表11 主要地质构造表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备注王庄断层正北北东北西西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