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573603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章末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1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 B C D解析:读图2可知无论是在河流的枯水期还是洪水期都是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即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读图可知表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地表水,则表示地表水总是补给地下水。答案:A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A里海沿岸 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 D黄河下游解析: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为单向补给,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答案:D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4

2、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解析:上游径流量基本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且全年存在,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下游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为雨水补给。答案:C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针对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解析: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答案:A读水循环

3、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56题。5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水量1月份较小解析:表示蒸发,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东亚地区水量7月份较大;表示降水,南亚地区1月份为冬季,降水量较小;表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7月份为夏季,降水少,水量较小;表示蒸腾作用,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环节水量较大。答案:C6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

4、节和的水量解析: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水量的地区分布;环节表示下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环节表示地下径流,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和的水量。答案:C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甲乙7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1 Bt2之前Ct1之前 Dt2解析:水库进水量与出水量相等时,水库的水位达到最大值。答案:D8图乙中,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

5、上升运动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解析:水库中心区蓄水后,水面扩大。因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减少。答案:C9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A洪涝灾害频繁 B流量趋向稳定C诱发地震、滑坡 D鱼类绝迹解析:河流上的水库建成后,对库区下游河段具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答案:B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1011题。10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加剧城市涝灾缓解城市缺水有利于雨污分流有利于地下水回灌A B C D解析:左图采

6、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答案:B11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主要表现在()A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增加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C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增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解析: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答案:A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西岸沿海地区示意图,T1、T2为洋流流经海域的等温线。读图,完成1213题。12该大陆及沿岸洋流性质可能为()A南美洲大陆、寒流 B非洲大陆、暖流C北美洲大陆、寒流 D澳大利亚大陆、暖流解析:根据30纬度的大陆西岸,海水等温线由南向北凸,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寒流。答案:A

7、13该海区表层海水大规模离岸而去,影响其流动的主要盛行风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C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解析:形成副热带海区大陆西岸的洋流动力为信风,吹动洋流自东向西流。答案:C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415题。14以为中心的环流圈()A其中的一支是东澳大利亚暖流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解析:属南印度洋,为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其中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答案:C15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在该洋流影响下,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B该洋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故该洋流沿岸有热

8、带雨林气候分布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船只航速增加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沙漠气候解析: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答案:B二、综合题16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海域,理由_。(2)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_。A12月 B34月C78月 D1112月理由是_。(3)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4)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解析:本

9、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暖湿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因此选项C正确。第(3)题,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时要观察其位置,考虑水汽来源和抬升运动,综合分析风、地形因素,另外还要考虑洋流的影响。第(4)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答案:(1)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2)C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3)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

10、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4)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茂,鱼类的饵料多。17读我国某区域图(图甲),该区域的乌梁素海(图乙)是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大型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分析图甲中的河流在图中所示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及原因。(2)简要回答河段除流量外的其他水文特征。(3)图甲所示河流为我国母亲河,历史上漕运发达,但清乾隆以后逐渐终止。推断其漕运逐渐终止的原因。(4)乌梁素海是_(咸水/淡水)湖,说出判断理由。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污染问题严重,简要答出其主要污染源

11、。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为黄河从河套平原到河口的河段,在该河段,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河流流量越往下游越小。第(2)题,河流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流量、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的航运价值,应主要考虑黄河航道和水文特征的变化。第(4)题,乌梁素海和黄河相沟通,为淡水湖,其水污染的污染源应主要考虑生活和生产污水等方面。答案:(1)逐渐变小。原因:流经河套平原,农业用水量大;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缺少补给水源;蒸发和下渗强,损耗多。(2)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有结冰期。(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堵塞河道;径流减少甚至出现断流。(4)淡水与黄河水系相联系,湖水通过黄河注入海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含化肥、农药的农业灌溉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