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569905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谱撰写格式、方法、案例、计划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渭李家店青草湾车家家谱撰写计划第一部分家谱通用格式简介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 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 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 大致应有下面的24项。下面的这24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 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 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

2、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 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 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 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可与正史与方志并 列的又一文史宝库。一、谱名:家谱,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 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 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 簿、先德传、系谱

3、、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 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 的记述。三、谱例: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 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举例:虞邑范氏族谱凡例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世系图,第五卷为 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第一 卷中列明本谱总目录,其余卷仅列

4、本卷目录。二、谱中世系图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名者列入全名,无 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之内,不另记述。三、旧谱记男不记女,本次续修于女均予入谱。女子简历记入父辈简历中,已婚子女列明夫 男姓名。四、遵旧谱惯例,仍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每页列五世,起始世次族人标明父辈名字,以便 衔接。为方便阅谱,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此次续谱时均改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通 行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之。五、谱中文字凡出现族人姓名、名讳、字、号、官衔、封号者,皆加着重线,以便识别。现 代文章中多未标注。外族人员与官衔等不在此例。六、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

5、出处,明示作者,以期族人核对。原 实行、忠义、节烈贤孝被另外刊载的,亦予标明。七、本谱所入之传记、文艺等,均按世次排列,世次相同者,以长幼分之。外族艺文以时间 先后排序。四、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 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 的宝贵资料。五、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 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 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六、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

6、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 是像赞。七、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 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 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八、族规家法: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 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 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九、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 堂的碑文、诗文、

7、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 祀情况等。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 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 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 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十一、世系: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 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

8、修、苏洵 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 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 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十二、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 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 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十三、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 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

9、年月、寿数等。十四、族产:主要用来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 房屋等。十五、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 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十六、坟莹: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十七、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十八、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 科第、政绩、功勋、着作、学说等。十九、年谱: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二十、艺文:艺文是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着述,包

10、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 式文章等。二十一、字辈谱: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 名排行的字语。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 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 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字辈的使用,对一个大家族, 尤其是像孔门这样绵延数十代,繁衍达数十万的持久型家族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字辈的 这种能够分尊卑、别长幼的功能,也就为其他一些需要分尊卑、别长幼的群体所借鉴,如宗教教 派、社会帮派、武林门派等。这样一来,

11、字辈这种原来纯粹为家族内部使用的文字形态也就有了 更大的适用范围。字辈的产生,有人说起源于汉代。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汉代,甚至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 了一些在名字用字上反映同辈关系的萌芽或苗头,如选共同用字或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然而, 这只能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 有一定意义的吉字”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再 说,汉魏时期以至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时人取名多为单字,字辈的区分更难明确。更有甚者, 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几代名中均有“之”字,字辈不仅无从谈起,而且还从根本上违反了 后世字辈的要求。所以

12、说,这一时期,即使有字辈的痕迹,也是处于一种自发的萌芽阶段。隋唐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家谱资料基本上没有留传下来,因此,无法对此做出准确判断。 不过,从一些现象中,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这一时期,某些家族开始出现了同辈在取名时使用 共同用字的现象,如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其堂兄弟中着名者有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杲卿和颜 曜卿、颜春卿等,大家都用一个“卿”字。颜真卿的两个儿子颜、颜硕都有“页”字偏旁,似 乎也合字辈要求,但其曾孙名弘式,与颜杲卿曾孙名从览之间则看不出有什么联系。但这个“卿” 字,到底是如何确定下来的,确定时对于不同辈分的用字是否都已确定,同时确定了多少代,这 些都无法考定。不过,颜氏家族

13、在某些代有字辈的规定,则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字辈要求不如 后代规范罢了。颜氏如此,其他家族也必有使用字辈的。二十二、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二十三、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 绵延不绝。二十四、捐修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第二部分?意见征求内容一、计划方面由于我族家谱编修没有先例,属于白手起步和积极尝试,既需要谋划统筹,安排总体框架和 各方面细节设置,更需要大量的考证、资料收集和鉴别、编写、校对、讨论、修改、印刷等工作, 因此,做好总

14、体计划或规划、分项计划就显得很是重要,望各位亲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提出 各类建议和意见。二、格式方面上述提供的格式为一般家谱的通用格式,且为古代人用的格式,望各位亲人在参考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切合现代社会、切合我族实际的格式。个人感觉,完全可以增加、 减少或修改。三、内容方面我族近期起源、祖先繁衍事实,由于有各代保存相对完好的神位,基本上是清楚的,但其他 方面的资料严重缺失,需要大量考证,因此具体内容要紧密结合各种能搜集到的资料而定。望各 位亲人提出各类建议和意见。四、组织方面包括编修、考证人员安排,时间阶段安排、资料收集原则、口径等等,都应该做统一安排。望各位亲人提出各类

15、建议和意见。五、其他方面以上没有想到的地方,望各位亲人提出各类建议和意见。具体建议望在八月底前结束。目前临时联系人:,电话:1 ,Qq号: 附录:欧阳修式: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 一 1072年)在编撰欧阳氏谱图中创立 的:“谱图之法,断之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此法,记录人的世系及 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 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 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 藏地、功绩等。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第一个是山东海曲刘氏家谱:第二个是开州天水赵氏家谱,它们采用的都是欧阳修式(也即欧式)家谱格式:命泰吏1更建威是.州天水趣氏家 J:.1-世四世五 世苏洵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1009-1066年)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苏 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 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 推崇大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