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导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56987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开国大典(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6开国大典(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6开国大典(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6开国大典(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6开国大典(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开国大典(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开国大典(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开国大典课题开国大典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本导学案的设计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的阅读中感悟情感。本课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本课最重要的是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中蕴含的感情,受到情感熏陶,同时学会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学前准备1.搜集开国大典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

2、呼”等词语。2.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搜集开国大典的资料。(师生)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情谈话,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1.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天吗?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当时的盛况。2.板书课题,引导交流搜集到的开国大典的资料。1.齐读课题。2.交流资料。1

3、.填空。 本文讲的是_年_月_日,在举行的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3.引导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1)要特别注意,“擎”应读qng,不要读成j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n,不要误读为yn。“瞻”这个字笔画较多,可以从字义入手加深记忆。(2)新词理解。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肃立:恭敬、庄严地

4、立着。瞻仰:恭敬地看。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直奔(bn bn)擎着(qng jng)乐队(yu l)乘车(chng shng)3.比一比,再组词。瞻( )檐( )拂( )佛( )骑( )崎( )奏( )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引导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2.检查读书情况。3.引导学生品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1.自主默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2.全班交流。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3.自由品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5、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_、_、_三个方面的内容。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启发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重点读关于群众表现的句子,并按自己的理解做批注。1.交流自己的收获。2.完成作业。教学反思课前我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制作了课件,准备了开国大典的一些图片,也要求学生查找相关书籍或图片等资料,因为课文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毕竟年代久远。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把握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重点学

6、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渡:同学们,想知道当时的具体盛况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自由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5.写出开国大典给你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_二、分段品读,理解段意。(用时:25分钟)1.引导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这部分。启发思考:从这部分的哪些语句你可以体会到人们急切的心情?(2)适时点拨重点句。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 理清典礼过程。(2)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3)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7、。(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2) 说说“红流”和“光明”指的各是什么?1.认真听学生朗读,画出相关语句。2.交流学习第一部分的感悟。3.汇报学习第二部分后的效果。典礼过程:(1)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2)描写人民群众心情时,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4.自由读第三部分,交流对“红流”和“光明”的理解。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6.理解句子填空。(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的意思是_,反映了人民群众的_感情。(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投向”可以换成

8、_,但“投向”更能反映人们_毛主席的心情。(3)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探着”的意思是_,表达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_。三、整体回顾,感悟写法。(用时:10分钟)1.引导浏览课文。2.组织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正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画出相关语句。1.浏览全文。2.画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句,交流感受。7.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写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_的主体部分,再讲_的盛况,最后讲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

9、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开国大典教学片段进入课文情境,找准“视角”切入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文,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呢?生1:我最喜欢升国旗这个场面,因为这是我们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它使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了。师:嗯,看来你的喜悦心情也溢于言表。生2:令我最难忘的是阅兵式,我们的军队是那么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生3:我最喜欢的也是升国旗这个场

10、面,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可是我国第一面国旗升上天空啊!这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我看见五星红旗升上天空的时候,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师:嗯,你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孩子。生4:看到开国大典的盛况我不禁想到了自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中国人民受到的压迫和屈辱,现在人们翻身做了主人,假如我是摄影记者,我会把欢呼的人群拍摄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师:嗯,你的视角很独到,你一定是一名好记者!赏析:教师巧妙的提问设计,巧妙点拨,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进入角色,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期,把自己放到事件中去感悟,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着形象的同时,教师的语言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受着成功的愉悦,主动地进入情境,并在交流、探究中得到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