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56967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3篇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

2、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根据2013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1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3、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

4、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02-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

5、发了关于印发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了我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内容。同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由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并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实施方案中提出对发展林下经济要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产业政策上,要适当降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入选门槛,将种植及加工大户纳入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培育,享受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对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实

6、施意见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销售自产林下经济产中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林下经济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和林下经济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要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险种。三、林下经济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有: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林下经济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

7、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下,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各个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存在问题主要有:1、土地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实施林业工程项目

8、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内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要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较为困难。2、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虽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有林业部门进行单打独斗,其他部门缺乏连动性,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3、资金制约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业项目是对营造用材林进行补贴的,对经济林补贴少且补贴标准较低,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种养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产业方面缺乏后劲。4、基础条件差。多数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水、

9、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5、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经营过程当中,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没有科学化经营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农药,致使农产品及土地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一些生猪养殖,没有很好的处理沼液,修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对当地地下水影响严重。散养山羊也对林区植被破坏严重。四、林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林下产品的开发利用营销、品牌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业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

10、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构建和推广自己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水平。五、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2、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门精诚合作、优

11、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发展。3、强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4、鼓励、引导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招

12、商引资、争取项目中把发展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列入议事日程,建立相关行业组织,协调、指导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特别是要组织、培养、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引进一些既不破坏森林植被,又产生高附加值的品种,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5、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流转,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建立并完善林业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和规划,切实保护林地资源,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第2篇为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县统计局组织人员深入非公企业、个体业主及相关单位进

13、行了调研。全县非公经济呈现总体持续壮大,实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总量不断壮大。20XX年上半年我县共有私营企业1610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7.6%。其中:金银冶炼及贸易企业107家,煤炭企业78家(煤炭开采40家,煤坪38家),小水电企业25家,烟花爆竹企业40家,建筑安装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5家,个体工商户11648家。上半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16%,实交税金6.18亿元,同比增长12%。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壮大产能,鑫达银业、湖南兴光、西河铅业、永兴招金等企业的白银产量先后跻身全国前10强。集团化发展,雄风铋业公司完成股份

14、制改造,顺利进入上市辅导期。靠大联强,众德集团、兴光引进五矿、中信集团等央企参股,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固废处置能力国内最大、铋碲产量世界第一的目标。打造品牌,全县50余家企业注册了企业产品商标,其中金润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马仰有色金属公司等公司11种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 永银 金荣 兴光 雄风 荣鹏 永意 为湖南省名牌产品;鑫达银业、意水集团、恒泰银业白银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最喜爱品牌称号。鑫达银业 湘水 牌银器皿和银饰品成功进入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成为接待贵宾礼品。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推进整合升级。关闭落后冶炼企业82家,科学制定稀贵金属产业产能分配方案,大力推动稀贵金属产业股

15、份制合并,组建28家股份制企业和集团。全县47家煤矿整合成13家煤业集团,煤矿技改扩能完成投资3亿元。强力推进烟花爆竹产业安全生产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县42家烟花爆竹企业中,25家完成了机械化改造,31家达到了国家三级安全生产标准,28家实现全国烟花爆竹流向信息化管理系统联网。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引进工业项目19个,总投资138亿元,中侨泰成、精细化工、永华电器、中再生等重点项目进驻园区。随着三大产业的整合升级不断推进,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XX年申请专利248项,比上年增加58项,同比增长30.5%;专利授权115项,其中发明专

16、利授权6项;组织专利实施76项;为企业、发明人检索专利、技术服务52项(次)。取得科技成果8项(含发明专利),其中永兴县华鑫铅锡有限责任公司的从含铟多金属物料中一步分离富集有价金属新工艺、永兴县元泰应用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浓度冶炼废水(含泥废液)资源回收及处理工艺技术等4项科技成果经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贡献率不断提高。从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来看,非公企业对促进财政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以20XX年为例,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0.7%,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所上缴的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1.2%。从业人员35.05万人,有效解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