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56782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轮教案加经典练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第九章第2节滑轮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2、了解轮轴3、会画滑轮组的组装图.、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难点:滑轮组的省力和滑轮组的组装:、考点分析:1、考查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组装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会画滑轮组的组装图3、题型:填空、选择、作图、实验4、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为24分,占总分值的2.5%左右)定滑轮1、实质:等臂杠杆2、好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不足:不省力4、公式:F=Gs=h(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二)动滑轮1、实质2、好处3、不足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省力

2、不能改变力的方向G动+G物4、公式:F= s= 2h (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2水平放置:F=(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S拉=nS物v绳=口丫物n y 一(四)绕绳法G1、定绳子段数:n 2、定个数:动、定滑轮个数;3、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绕起、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绕起;(三)滑轮组1、好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2、不足:费距离3、公式:竖直放置:F= G动,G物(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摩擦)nS拉=nS物v 绳=nv物4、绕绳子时要顺绕,且每个滑轮只绕一次绳子,不能重复(五)轮轴定义:由轮和轴组成、绕同一个轴线转动的机械。实质是杠杆特点: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知识点一:定

3、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例1、用一个重10N的动滑轮来提升50N的物体,则实际工作中所用的拉力()A.可能是35NB.正好是30NC.正好是25ND.可能是20N题意分析:求用重10N的动滑轮提升5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解题思路:F=G动G物(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2解答过程:F=G动+G物=10N+50N=30N(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实际22工作中所用的拉力应比这个力大,所以应选A解题后的思考:此题是公式F=G+GW的应用2(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但题中没有给出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这一条件,所以实际中的值应比计算出的值要大。此题最容易误选B,错误原因是没考虑到公式F=G动+G物

4、的适用条件。例2、如图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i,F2,F3(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BCA.FiF2F3B.FiF2VF3C.F2FiF3D.F2VFiFiF2,应选D2解题后的思考:滑轮组横放,拉力与物体重力无关,与物体和地面的摩擦力有关,应用f一一、一一G动+G物公式F=f。此题最容易误用公式F=动2小结:以上两例都是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来解答,使用这两个公式时都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例2涉及到了定、动滑轮和动滑轮的费力用法,滑轮组横放和竖放的公式不一样,要区分开来。知识点二:组装滑轮组例1、按要求给滑轮

5、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题意分析: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解题思路: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为偶数时从定滑轮绕起解答过程:F=G从定滑轮绕起,力的方向向下;2F= G从定滑轮绕起,力的方向向下。图略4解题后的思考:根据n值来确定缠绕方式。F= G , 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绕起、nnF= G从动滑轮绕起,力的方向向上;3例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牛,一个人站在地上,想用这根绳子提起牛的重物,请在下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1800题意分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牛,站在地上,提起1800牛的重物解题思路:根据nG,确定n的值,站在地上表示拉力方向

6、向下F解答过程:n=cnn=3.6=4,n为偶数,拉力方向向下,正好符合人站在地上F500拉动。解题后的思考:此题是根据nG,确定n的值,再确定缠绕方式F小结:组装滑轮组时先确定n的值,再注意是怎样用力(力的方向)知识点三:实验探究例、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实验次数物重G/N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1/N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11.000.600.6521.501.100.9032.001.601.15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

7、列问题:(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题意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她(小雯)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解题思路:分析数据,比较使用定滑轮时(乙图)Fi与G的大小关系,使用动滑轮时(丙图)F2与G/2的大小关系。解答过程:(1)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乙图)FiWG,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丙图)F2WG/2,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动滑轮受到的重力。(2)使用定滑轮时(乙图),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或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或实验前先测出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丙图),要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

8、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解题后的思考:弹簧测力计外壳有自重,动滑轮也有自重,轮与轴有摩擦,以上因素都将影响实验结果。小结:使用机械时要考虑机械的自重并尽量减小额外功。1、滑轮组中绳子段数的确定用公式n2G或n=s/h求,如果除不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整,应用“进一法”,即不管小数是几都进上去;2、去数组装好的滑轮的绳子的段数时,应包括拴在动滑轮框架上的和最后从动滑轮引出的拉绳,但最后从定滑轮引出的拉绳不算。3、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在忽略滑轮与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时,重物和动滑轮有几段绳子承担,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9、。崎懒芍导学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对物体做功,那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功的大小如何计算?101(答题时间:45分钟)一、填空:1、物体重1000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起它,需要用N的力;如果用一动滑轮且使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起它,需要用N的力(不计摩擦及滑轮的自重)2、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可能将小汽车从泥潭中拉出.你认为甲方式中滑轮的作用是;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的最小的力的大小分别是Fi、F2,则FiF2(填“V”或);如按乙方式,人拉绳头移动了0.5m,那么小汽车被拉动了m。甲、选择1、如图,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

10、重物时: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的拉力最小;C.C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2、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fC1)3、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4、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 F甲v F乙VF丙C. 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三、作图1、如图,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将它们连接起来。2、请在图中画出用滑轮

11、组提升水桶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3、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已知货物重1000N,小强最大的拉力为300N,如果使用滑轮组,至少需要几个滑轮?如何装配?四、实验探究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ii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两实验

12、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q1谪趣誉案一、填空1、1000;500不计摩擦及滑轮的自重,用定毛t轮匀速提起:F=G=1000N,用动滑轮匀速提起:F=G/2=1000N/2=500N2、改变力的方向;;0.25甲方式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而乙方式用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所以FiF2,拉力移动0.5m,则汽车被拉动0.25m二、选择1、D根据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所以选D2、C机器下方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减小摩擦;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所以C是最省力的方案3、C使用动滑轮省力,使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必须用滑轮组,物体向上运动,拉力应向下,选C4、DA为费力杠杆,B为等臂杠杆,C用1/2力,D用1/3力,所以D最省力站在地上,拉力方向应向下。最省力时n = 35、BA为定滑轮,不省力;B为动滑轮,省一半力;C为滑轮组,用1/3力省2/3的力,所以C最省力,应选BnG=1000N/300N=3.34,两动F7E四、实验探究(1)能省力(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动滑轮省力但费距离,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4)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