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56540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亲爱的同学,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祝你取得好成绩!请认真阅读以下几最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2答题对,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村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平原地带,极目望去,田间座落着形状备异的农家茅舍。农夫们早晨荷锄而出,日落而归勤奋地耕耘着美丽的土地。夕阳两下,和风佛面,粉豆花开,炊烟缕缕,飞燕扑食,呈

2、现出一派独特迷人的景象。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荷: 炊: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淮安是历史悠久的一座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了。在城东北六十里的青莲岗,解放前曾挖出许多珍溃文物,有各种形状的石斧、石凿、石刀,还有原始人烧食物遗留下的陶土: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和研究,这些东西是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距今大约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修改: 修改: 3在“淮安市2012年全民阅读活动暨第二届读书节”活动中,你们

3、班围绕水浒传开展语文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 【话人物】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水浒传中再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阔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抉。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3分) 答: 【画人物】有一幅题为武大郎开店的讽刺漫画。店中的小二都比掌柜武大郎矮,店内对联的横批是“王伦遗风。请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说一说这一横批的含义。(3分) 答: 4诗、文名句填空(一题为必答题;一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

4、题: 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但愿入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蜡炬成灰泪始干。文李商隐无题)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选答题: 桃李不言, 。 (史记) 勿以恶小而为之, 。(诸葛尧集) 敬人者, 。(孟子 离娄下)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二(6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8分)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5、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

6、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弗之怠: 同舍生皆被绮绣: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与之论辩: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文: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7、之奉不若人也。译文: 7从文题看这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一篇赠序。文章为什么开篇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少时求学的经历?(4分) 答: 8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组对比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曾国藩的“微博”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

8、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

9、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

10、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

11、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9标题中“微博”指的是什么?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10选文第段引用曾国藩的话:“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有什么作用?(4分)答: 1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曾国藩开放自己日记的聪明之处。 (4分)答: 12阅读曾国藩一则“微博”,请你做点评注,跟一下贴:(4分)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请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

12、一百;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馀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馀偶谈;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石头里的春暖花开葛闪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