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563170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用你喜欢的字体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要求书写端正整洁。(5分) 2、根据拼音定汉字,给加点的字注膏。(4分) 广mo_无垠 yo_无消息 诘_责 胆怯_ 3、读文填写。(5分) 一位成果卓著的老科学家和一个年轻的歌星同机到达某市。他们走下飞机舷梯时,歌星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老科学家则形影相吊,无人问候。事后有人为老科学家鸣不平,他却说:“_。” 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一下你的看法:_ _。 4、古诗文默写。(13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_。 过零丁洋 (2) 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3) _,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的千古名句是: _,_。 (5)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_,_。 (6) 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7)赞日:黔娄之妻有言:“_,_。” 五柳先生传 (8)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_,_。” 5、下面两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故事。(小学、初中课本中的故事除外),并选一个故事谈谈你读后的感受。(5分) 例:三国演义水淹七军舌战群儒 西游记_,_。 水浒传_,_。 读后感受:_ _ 6、根据语境

3、,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的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奋发;_ _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令来,诗人留下了咪眷、颂春、伤春、惜誊的动人诗篇。 7、补全下列咏春的诗词名句。 细雨鱼儿出,_。 水槛遣心 _,微雨燕双飞。 临汪仙 春潮带雨晚来急,_。滁州西涧 8、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围绕其中某一个节气,写出当地有关的一条谚语_。 9、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题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这期手抄报设计

4、两个有创意的栏 目。 _ _ 三、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15分)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换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呓。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子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

5、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始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曰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帐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

6、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帐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帐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0、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的高尚品德。(2分) 1l、“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 _ 12、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_ 13、故事不长,

7、但处处都是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5分) _ 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照应之一:如:_ 照应之二:如:_ 好处是:_ _ 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2分) _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4分)。 名人笔下的读书三境界 读书无止境,但读书有境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早为广大读书人所熟悉的读书三境。 徐宗文先生在谈到学习的目的时,把“为知、为己、为人”称为读书的三重境界,其含义是:为知,指读书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读书人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事来对待。博学从而多才,这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这是古今读书人共同追求的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所读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