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56291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_名,男生_名,女生_名。接手本班后我班的问题:男生较多,纪律性很差;养成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讲,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按时作业等等。在成绩,班集学生成绩较差;尖子生凤毛麟角;数学计算能力差,马虎,不爱懂脑筋思考分析问题。二、教材分析及教学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在的情景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表示大数。2、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算。3、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交流

2、。4、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并2、3、5的倍数的特征。5、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数的所有因数。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数的运算8、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9、能借助计算器较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运算中简单的数学规律。(二)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1、两点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一点。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直到两点间的距离。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5、生活情景,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测量6、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

3、角板画30、45、60、90的角。7、容积“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三)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数据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冀教网,好冀教网2、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3、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4、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数据信息,并能读懂条形统计图。(四)综合应用1、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体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体会数学的作用。三、主要教学措施1、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操作活动

4、,生活帮助学生的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3、让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计算,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5、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直观教学,教具、学具的作用。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难点,使学生打下的知识基础。8、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建构数学知识。总之,在新的学期,我将紧紧课堂教学改革中心,以新课程为动力,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展开工作。将迎着新课程的东风,沿着既定的,勇敢攀登,再创教学改革新辉煌。小学四年级数

5、学上册教学计划(二)一、主要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

6、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二)空间与图形1.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2.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

7、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三)统计与概率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三、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数与代数”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乘法分配律,认识“生活中的负数”“空间与图形”中“线与角”2、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

8、问题。(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为将

9、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的内容,教材中都提供了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当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再开展小四、学生分析本班共_名同学,其中男生有_人,女生有_人,人数比较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个班上学期数学考试成绩_个对比班级,倒数第一名,平均分和优秀率以及及格率都让倒数第二落下很大的一节。班级学生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开学初首先整顿纪律,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五、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进度表数与代数:46课时空间与图形:18课时统

10、计与概率:9课时总复习:24课时认识更大的数(10课时_周)线与角(8课时_周)走进大自然(2课时第_周前两节)乘法(9课时_周)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_周)图形的变换(3课时_周)除法(14课时13-_周)方向与位置(4课时_周)生活中的负数(4课时_周)整理与复习(二)(8课时_周)统计(4课时_周)数据告诉我(2课时_周)总复习(24课时_周)六、教学改进措施以及注意问题本学期在教学上采取及时考试,日日测评的教学法。针对教材的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结合现实情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小学四年级

11、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我班共_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4)培养学

12、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

13、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5、情感与态度方面:(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四、方法与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3、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5、对学生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抓住后进生,课上要多提问,课下多辅导。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7、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