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555777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 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XX 年 9 月英语新课程已登堂入室,正式走进全 国九个省份的高中校园。 它除了遵守语言教学规律, 渗透思想情感教 育,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更加充分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最新精 神和时代特征,真正把英语教学转变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 新教材走出了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 立足于学生 的生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心 智潜能等主体意识的培育,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要使每个老师都能从本质上接受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在 教育教学理念上完全从传

2、统模式中转变过来,不走样,有一个过程, 甚至是较长的一个过程。 新课标从理论上讲无疑是美好的, 但在实际 操作的过程中, 存在理论与实际的冲突, 存在着理想价值观与现实价 值观的冲突,使相当一部分在教学第一线上的老师常常感到难以把握, 常常被困惑所烦恼。如何使老师们解除困惑,正确面对现实问题,主 动摸索出适合国情、 省情的教学路子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要 害所在。笔者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下列四个问题与英语同行沟通。一 、关注高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培育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进展自 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把握英语基础

3、知识和听、说、读、写均能形成 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跟过去的大纲是有区别的, 过去大纲是 先写基础知识,后写交际运用的能力。 现在反过来,先写非智力因素, 这体现了以人的进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新理念。 但在实际的教 学中,教育质量在对老师的评价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老师很难, 甚至不可能去考虑爱好培育, 从培育能力的态度及建立长远计划的角 度体现进展观的问题。 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 老师在同行竞争的压力 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 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 给学生当头一棒, 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 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爱好。若降低起点,减小坡度,

4、放慢速度来 激活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心智潜能, 无疑是正确的, 但对老师进行教学 质量评估的学校治理制度使老师在这二者的选择时, 处于两难的境地 所以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广大老师摒弃功利思想, 牢牢记住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进展观。新课标的实施受到现实价值观的阻挠。 看来,全面执行新课标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和现存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相配套。 只有对老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同时启动, 才有助于对学生学 习信心培育把开发心智潜能落到实处。二、关于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新课程进入课堂后确实给课堂带来生机。 其中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的课堂模式的确体现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进展观 的教学理念。它对打破老师过于

5、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形成主动主 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 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有令人可喜一面的同时, 在众多中学校 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 笔者在全国各地中学听了不少课, 总体来说授 课老师有着良好的老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从整堂课的环节来 看,似乎非常完善,无懈可击。但最大的通病就是对学生来说,没有 体验的时间, 信息输入量对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都不够。 整堂课似乎 也很热闹,但学生所获不多,而是被老师安排的教学环节牵着走。我 和几位老师在听完我校一些青年老师的观摩课都有些同感, 缺少足够 的输入哪来足够真实的输出?这些通病看似环节的问题,

6、其实本质是 理念问题,说到底还是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完善,而牺牲学生体验,对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缺乏深刻熟悉。 在课堂上真正会回答问题的只有少 数优秀学生。 这种课堂行为说到底还是没有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以是不是全体学生都有没有参加课堂活动来衡量, 要看是这种课 堂活动对他们是否有效来决定。最近,我看一篇专家讲话, 讲话人是高中英语教科书与老师用书编者,特级老师夏谷鸣。他受人民出版社委托,对在长沙参加英语 优质课比赛的十二位老师进行点评。 在评课讲话中, 他认为这十二名 老师的有一个共同的典型的问题,那就是,一堂课下来,究竟要达到 什么语言目标呢?不明确。 我们这些老师都追求什么呢?纯 粹

7、的活动。假如长期都是这种课堂模式的话, 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扎实 的语言基本功, 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策略。 省级 乃至国家级的老师优质课尚且如此, 一般学校的创优课出些毛病, 也 就更不足为奇。问题是我们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力度。三、关于教材处理问题新课标要求, 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受体, 而是对教材进行能 动的实践制造的主体, 教材已不再是只对教育经验的完善的设计, 而 是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主动性,自觉性,能动性,制造 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的进展留有充分的空 间,真正变教材为“学材”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 身学习打下基

8、础。既然就课标精神说学生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能 动的实践主体, 那么老师就可跟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大胆进行取 舍。跟我同年段的老师常常觉得我的教学进度飘忽不定,有时快,有时慢,那是因为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的舍去,有的教材虽然还没 有要求,但根据学生的实际必须补充。因此造成教学进度有时快,有 时慢。我很赞同闻名英语教育专家夏谷鸣先生关于教材与教科书之 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包括到现在为止,存在相当普遍的现象 就是把教材与教科书等同起来, 讲教材就是教科书, 讲到教科书就是 教材。他认为,全体教育界的同仁都必须反思,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反 思。他认为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部份, 假如一个

9、老师把一本教科书从 头到尾教下来, 什么东西也没有落下是误人子弟。 我认为要让学生拓 宽知识面,英语周报是极好的教材,它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新奇,体 裁广泛是很好的教材。 除了文字教材还应该有听力教材, 包括磁带都 应该发给学生。 但是这个理念的转变光靠老师转变没有用, 首先分管 教学的领导观念也要转变,而且更要害的是他们必须先转变。四、关于教法的理解教学方法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指途径。 这途径是对语言 本身和语言教学规律而言, 另一个层面是指技巧, 是指老师在课堂上 采用的具体的办法。 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有法,教学定法”。 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首先我们应该熟悉到, 任何一种教

10、学方法都有 它的时代性, 它的产生和存在在当时都是有主动意义的。 但任何一种 教学方法都是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比如任务教学法是我国最流行的教 学法。任务教学法反映了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 体现了外语教 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 从以老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从 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改革 与趋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育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可以说,任务教学法在学生母语与外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 能开掘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 激发他们制造性 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存在一定 的

11、困难。首先,目前我们国家尚缺乏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线来编写的教 材,设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 又符合教材总体框架要求的任务有一定 的难度。其次,教材的编者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总的需要,很难针 对不同区域, 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 任务性活动必需靠第一线老师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组织实施。 再则,作为任务设计与实施的主体老师, 我们往往对任务教学法的理论缺乏一定深度的研究学习, 同时缺乏必 需的资料,研究条件也不足。再者,目前任务型设置,难易度的确定 以及学生成绩评估尚无法与目前一卷定终生的考试制度接轨,因此, 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鉴于此, 我认为我们对教学法的采用应博采众 家之长,对传统的教学法不应一

12、律抛弃而应该扬弃, 即取其合理的面, 去其过时不合理的部分。 比如我国闻名外语教学专家刘道义就曾经说 过,她并不排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她所编写的教材中, 都有翻译练习。 而语法翻译教学法就是 传统教学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XX 年九月刘道义老师为福建省 中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做了一场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她再次重申:“语 法教学不可过分强调, 也不可太淡化。过去几年我一直强调淡化语法, 但现在我觉得各阶段不一样, 小学可以淡化, 但到了初中就得加以重 视了。语法教学很重要,其作用就在于提高语言的正确性,规范性, 最实际的是笔试,考试确实需要语法知识,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 句子只能是词汇的堆

13、积。 ”联系我们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淡化语法确实有点过了头。 看一看学生写的文章, 大部分句子没有语 法,可读性很差。这值得反思。笔者认为在任何时候只能是“优化语 法”而不是“淡化语法” 。教学方法从总的来说,授学生与“渔”是 对,但有的时候,对有的学生来说,不妨先授之与“鱼” ,然后授之 与“渔”,因为没有一定知识的铺垫,没有可行的方法做依托,没有 扎实的基础,再聪慧的学生也难以高飞。新课标的实施已拉开了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 我们只 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反思更新理念, 才能使自己 从“教书匠”转为教学与科研型相结合的老师,为国家培育出更多复 合型,有进展后劲的人才。#/ 88/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