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551584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宣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造宣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造宣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宣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宣言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研修课创造宣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授课教师:罗莹授课时

2、间:2009年4月16日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设题意图: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2巩固已有的议论文知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准备。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4、对课文结构整体把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见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

3、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1词语解释。(见多媒体课件)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4)议论文有哪几类?(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6)驳论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确观点吗?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总结。)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答

4、: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答: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2)文章如何划分层次 划分依据是什么 第一部分(1段)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5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第三部分(612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第四部分(13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总结: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环境太平凡;

5、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答: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 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6、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大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总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具体事例。)(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

7、物。(不要求面面俱到,每个学生只要能讲出熟悉的一两个人物或事例就行。学生作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主要人物或事例的简介。目的是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感受自信,感悟创造。)(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总结: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以上五个思考题,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四、课文小结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五、课后作业1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2思考本文运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并能结合课文具体分析。3书面作业:课后1、2题。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