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55132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模拟一年创新】高考地理: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下图阴影部分表示世界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该资源最可能是() A.耕地 B.森林 C.水能 D.太阳能解析图中该资源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欧洲,北美东部等地区,所以判定是耕地,A正确。答案A(2015辽宁沈阳七校高三上学期联考)下表是我国2010年四川、江苏、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据此回答24题。省区土地类型耕地8.1813.1225.048.66园林地14.4441.7751.36.06草地46.4228.435.30.23交通及建设用地2.333.

2、233.215.20水域1.611.715.128.41未利用土地27.1211.7410.11.442.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A.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苏 B.内蒙古、四川、江苏、黑龙江C.内蒙古、四川、黑龙江、江苏 D.四川、内蒙古、江苏、黑龙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省耕地比重最小是因为位于山区,地势高,起伏大 B.省耕地比重较小是因为该省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C.省园林地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D.省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湿润4.省区“以全国第10位的耕地面积,实现了全国第四位的粮食总产量”, 与同为我国粮食大省的相比,其主要优势是()

3、A.耕地面积更大B.人口更多,精耕细作C.科技水平更高D.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更少解析第2题,江苏城市化水平最高,交通和建设用地比重最大,因此为江苏;黑龙江省人少地多,黑土肥沃,耕地比重较大,园林地比重最大,为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为半干旱区,草地比重最大,为内蒙古;为四川。第3题,省耕地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该地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省耕地比重较小是因为该省山区面积较大;省为黑龙江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省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以平原为主,全省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湿润。第4题,省区为江苏省,和四川省相比,该省成为我国粮食大省的显著优势是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其次是该省

4、纬度较低、热量较为充足。答案2.C3.D4.C(2014河南郑州模拟)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56题。5.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6.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利用太阳能发电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 B.C. D.解析第5题,冰川面积最小值应该在温度最高月份,海洋水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慢,所以推迟到9月水体温度最高,冰川面积最小。第6题,图中显示从总体上看,北极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气温

5、升高。控制冰川面积下降的幅度必然要减小温度升高幅度,农业灌溉技术与全球温度变化关系不大。答案5.B6.D(2014广东佛山高三测试)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7.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解析全球变暖后,北半球中高纬度尤其是俄罗斯和加拿大因气温上升,适合发展种植业的耕地会增加,粮食产量也会增加

6、。答案B(2014安徽淮北二模)“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89题。8.读图可知虚拟水()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9.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解析第8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国际调出量为69亿m3,国内调出量为258亿m

7、3,是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第9题,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降低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答案8.A9.C二、非选择题10.(2014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的等温线图,图乙为太原19542006年间气候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8 等温线在兰州以上、以下河段弯曲方向不同,请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原因。(2)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分析黄河从源头至兰州河段流量、泥沙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3)结合图乙,分析太原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

8、响。解析第(1)题,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洋流等因素。兰州以上、以下河段距海遥远,只需考虑纬度、地形等因素即可。兰州以上河段位于我国一、二阶梯交界处,海拔变化大、纬度变化小,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以地形因素为主;兰州以下河段海拔变化小、纬度变化大,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以纬度因素为主。第(2)题,外流河除流经大量引水灌溉区域外,一般随支流的汇聚径流量增加;黄河从源头至兰州河段还没有到达宁夏平原等大型灌区。影响含沙量的因素有流域植被和河流流速等因素。第(3)题,从图示趋势线判读气温和降水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气温升高增加热量,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加剧干旱和风蚀。答案(1)

9、兰州以上河段从地势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地形起伏大,地形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河谷地区等温线向地势较高的河流上游弯曲;兰州以下河段流经平坦的高原,地形起伏小,纬度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河谷地区等温线向河流下游弯曲。(2)变化特征:流量增大。原因:冰雪融水的汇集和支流汇入。变化特征:泥沙含量增大。原因:自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3)趋势: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或者暖干)。有利影响:热量资源有所改善,作物生长期延长,喜温作物界限北移。不利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水资源匮乏,冬、春旱加剧;土壤风蚀严重,土壤肥力下降。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5河北

10、邯郸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A.天然气 B.水能C.核能 D.其他可再生能源2.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A.煤炭消耗量下降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D.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为天然气,4为水能,6为核能,B正确。第2题,本题要注意一点,就是比例与消费总量的关系。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对能源需求量增加,所以虽然某些能源比例下降,但整体消费量却在增加。故而从图中信息状况,4(为水能)虽然比例增长不大,但其消耗量在持续增加,C正确。答案1.B2.C(2015山东济宁高三

11、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学中,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下图为我国1980年至2005年能源生产(图1)和消费(图2)重心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1980年至2005年我国()A.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B.能源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完全一致C.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由北方地区移到南方地区D.能源生产重心东西向的变化小于能源消费重心的变化4.1980年至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东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B.东北、华北地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开发C.西南、西北地区油气和水能资源的开发D.东南部沿海

12、地区核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1980年、2005年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经纬度数值及其变化方向,从而作出合理推断。由图可知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都向西南方向转移,所以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由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二者在空间分布上不完全一致,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基本仍然在北方地区,而且能源生产重心东西向的变化约3左右,大于能源消费重心的变化大约1左右,故选项A正确。第4题,我国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所占比重很小;东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东南部沿海地区核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不会使能源生产重心向西转移,故排除选项A、D;东北、华北地

13、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开发早,不会使能源生产重心向南转移,故选项C正确。答案3.A4.C(2015河北邯郸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乡村聚落数量百分比图”和“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5.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B.在各海拔段中,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C.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D.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6.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A.橡胶 B.谷子C.青稞 D.水稻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

14、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不是最少的,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正确。第6题,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 250m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所以其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谷子,B正确。答案5.D6.B7.(2014浙江宁波二模)近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A. B. C. D.解析雪线上升的原因在于全球变暖,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就是缓解冰雪融化的可行措施。答案B(2014河南濮阳期中测试)读下图,回答89题。8.上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地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