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张晓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55118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张晓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张晓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张晓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张晓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张晓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版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路中学 张晓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2) 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活动,讨论交流、观看图片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 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学教重点:燃烧条件与

2、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教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学生学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资源(教学用品):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小石块,蜡烛,烧杯,水,剪刀,沙土,湿抹布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燃烧现象,然后教师再投影几种燃烧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有时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提出问题】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分析。【活动与探究】投影课本上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3-6】,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断,

3、得出燃烧的条件。实验一:把火柴和小石块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实验二:室温下存放的蜡烛和点燃后的蜡烛,观察现象;实验三: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结论】燃烧的条件1、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 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3、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思考】燃烧的条件中需要具备几个,火才能燃烧起来呢?【讨论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投影】燃烧的条件及“火三角”。【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本P80,了解“着火点”的含义及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提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一般情况不能改变。【讲解】燃烧的定义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

4、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观察与思考】观察“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思考为什么手帕上的火燃烧很旺,但最后手帕完好无损。【讨论】学生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棉布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进一步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过渡】我们需要火时,希望它烧得更旺一些,而当发生火灾时,又要把它快速灭掉,这就需要研究灭火的方法。【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火柴,蜡烛,烧杯,水,沙土,湿抹布,剪刀)分组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通过竞赛的形式看那一小组所获得的方法最多。【讨论与交流】让学生逐一说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并分析出自己灭火方法的原理。【展示图片】教师再按类别展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的图

5、片,并让学生总结出灭火的原理。【结论】灭火的原理1、 清除掉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2、 隔绝空气(或氧气);3、 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想一想】灭火原理中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一项便可灭火呢?【讨论得出】只要具备一项即可灭火。【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讨论课本P81灭火实例,说出能灭火的原因。【课堂小结】说说你今天这堂课的收获。【拓展与应用】【布置作业】P82: 第1 题; 板书设计1、燃烧的定义: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物质本身使可燃物;(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灭火的原理 (1)清除掉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只要具备一项即可灭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