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54977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高效演练1.(2014新课标全国卷)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YZ【解析】选D。由题意知,Y+、Z-只能为Na+和F-,所以X、Y、Z分别为S、Na、F,D正确;S、Na、F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即ZXY,A错误;常温下F2为气体,钠和硫均为固体,但由于钠为金属,其沸点一般较高,故单质的沸点顺序应为YXZ,B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Z-Y

2、+,C错误。2.(2014淮北一模)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福岛发生9.0级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泄漏大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如131I(碘)、137Cs(铯)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沥青固化法等B.127I是碘元素稳定的同位素,与131I互为同分异构体C.127I与131I的质量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D.137Cs与134Cs称为铯的同素异形体【解析】选A。B项,127I与131I互为同位素,错误;C项,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错误;D项,137Cs与134Cs称为铯的同位素,错误。3.(2014浙江高考

3、)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WZT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C.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解析】选D。根据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2,则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4、5、6、7,表示的是硅、氮、氧、氯,T是锗。在常温常压下NH3和HCl是气体、水是液态,A错误;氮、氧、氢元素可以形成铵盐,含有离子键,B错误;SiCl4固体属于分子晶体,熔点较低、硬度

4、较小,C错误;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和相似性,可知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形成GeCl4,D正确。4.(2014蚌埠模拟)可根据反应3KClO3+H2SO4KClO4+K2SO4+H2O+2ClO2制得高效消毒剂Cl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l的电负性大于OB.KClO4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KClO3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生成11.2 L ClO2同时转移2 mol电子【解析】选C。电负性OCl;KClO4含极性键不含非极性键;D项没有指明状态。5.(2014合肥一模)A、B、C、D、E、F、G是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5、:元素相关信息A所有原子半径最小B基态原子核外只有3个能级,且各能级的电子数相等D由D形成的两种单质,其中之一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E短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F单质为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G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填满电子(1)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G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E单质在D的常见单质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化学键类型是。 (3)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室温下,2.8 g的BD气体完全燃烧放热28.26 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所有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即A是H;

6、B的基态原子排布为1s22s22p2,是C;作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的是O3(抵挡紫外线),因此D是O;根据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可知C是N;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可知短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Na,即E是Na;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因此F是S;G的原子序数比S大,而且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排满电子,是Cu。(1)氮原子的p能级是半充满状态,而核外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状态是稳定结构,因此N的第一电离能在C、N、O三种元素中最大,由大到小为NOC;铜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2)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含离子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3)H、O、Na、S四种元素可形成NaHSO4、NaHSO3,其中NaHSO4完全电离,HS不完全电离,因此离子方程式为H+HSSO2+H2O。(4)2.8 g CO完全燃烧放热28.26 kJ,则1 mol CO完全燃烧放热282.6 kJ,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g)CO2(g)H=-282.6 kJmol-1。答案:(1)NOC3d104s1(2)Na2O2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3)H+HSSO2+H2O(4)CO(g)+1/2O2(g)CO2(g)H=-282. 6 kJmo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