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泵站设计规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54755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4泵站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04泵站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04泵站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104泵站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104泵站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4泵站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4泵站设计规范(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的规定确定。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其最低运行水位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的日最低潮水位。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2、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从河床不稳定的河道取水时,尚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方可作为进水池相应特征水位。灌溉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最高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河道时,取输水河道的校核洪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渠道时,取与泵站最大流量相应的水位。设计水位:取按灌溉设计流量和灌区控制高程的要求推算到水池的水位。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有通航要求的输水河道,取最低通航水位。平均水位: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排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最高水位:取排水区建站后重现期年一遇的内涝水位。设计水位:取由排水区设计排涝水位

3、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设计水位或内排站出水池设计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最高运行水位:取按排水区允许最高涝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最高调蓄水位或内排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最低运行水位:取按降低地下水埋深或调蓄区允许最低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平均水位:取与设计水位相同的水位。排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防洪水位:按本规范表的规定确定。设计水位:取承泄区重现期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年一遇的日平均潮水位。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

4、准。最高运行水位:当承泄区水位变化幅度较小,水泵在设计洪水位能正常运行时,取设计洪水位。当承泄区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时,取重现期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年一遇的日平均潮水位。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准。最低运行水位:取承泄区历年排水期最低水位或最低潮水位的平均值。平均水位:取承泄区排水期多年日平均水位或多年日平均潮水位。供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防洪水位:按本规范表的规定确定。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年一遇洪水的日

5、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从河床不稳定的河道取水时,尚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方可作为进水池相应特征水位。供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最高水位:取输水渠道的校核水位。设计水位:取与泵站设计流量相应的水位。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

6、量相应的水位。平均水位:取输水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灌排结合泵站的特征水位,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山丘区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适宜、有利于工程布置的地点。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不应设在大的和活动性的断裂构造带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地段。选择站址时,如遇淤泥、流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基,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措施。不同类型泵站站址选择由河流、湖泊、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选择在有利于控制提水灌溉范围,使输水系统布置比较经济的地点。灌溉泵站取水口应选择在主流稳定靠岸,能保证引水,有利于防洪、防沙、

7、防冰及防污的河段;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潮汐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取水口,还应符合淡水水源充沛、水质适宜灌溉的要求。直接从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根据灌区与水库的相对位置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研究论证库区或坝后取水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选择在岸坡稳定、靠近灌区、取水方便,少受泥沙淤积影响的地点。排水泵站站址应选择在排水区地势低洼、能汇集排水区涝水,且靠近承泄区的地点。排水泵站出水口不宜设在迎溜、岸崩或淤积严重的河段。灌排结合泵站站址,应根据有利于外水内引和内水外排,灌溉水源水质不被污染和不致引起或加重土壤盐渍化,并兼顾灌排渠系的合理布置等要求,经综合比较选定。供水泵站站址应选择在城镇、工

8、矿区上游,河床稳定、水源可靠、水质良好、取水方便的河段。梯级泵站站址应根据总功率最小的原则,结合各站站址地形、地质条件,经综合比较选定。总体布置一般规定泵站的总体布置应根据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流、泥沙、供电、环境等条件,结合整个水利枢纽或供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组型式等,做到布置合理,有利施工,运行安全,管理方便,少占耕地,美观协调。泵站的总体布置应包括泵房,进、出水建筑物,专用变电站,其它枢纽建筑物和工程管理用房、职工住房,内外交通、通信、以及其它维护管理设施的布置。站内布置应满足防火安全、卫生防护和环境绿化等要求,泵房附近和职工生活区宜列为绿化重点地段。泵站室外专用变电站应靠近辅机房

9、布置,宜与安装检修间同一高程,并应满足变电设备的安装检修、运输通道、进线出线、防火防爆等要求。站区内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运行人员上下班方便的要求,并应延伸至辅机房和安装检修间门前。道路的最大纵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具有泄洪任务的水利枢纽,泵房与泄洪建筑物之间应有分隔设施;具有通航任务的水利枢纽,泵房与通航建筑物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及安全设施。对于建造在污物、杂草较多的河流上的泵站,应设置专用的拦污、清污设施,其位置宜设在引渠末端或前池入口处。站内交通桥宜结合拦污栅设置。当泵站进水引渠或出水干渠与铁路、公路干道交叉时,泵站进、出水池与铁路桥、公路桥之间的距离不宜小

10、于。对于水流条件复杂的大型泵站枢纽布置,应通过水工整体模型试验论证。泵站布置型式由河流取水的灌溉泵站,当河道岸边坡度较缓时,宜采用引水式布置,并应在引渠渠首设进水闸;当河道岸边坡度较陡时,宜采用岸边式布置,其进水建筑物前缘宜与岸边齐平或稍向水源凸出。由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宜在渠道取水口下游侧设节制闸。由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可根据湖泊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等,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由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可根据水库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及农作物对水温要求等,采用竖井式(干室型)、缆车式、浮船式或潜没式泵房布置。在具有部分自排条件的地点建排水泵站,泵站宜与排水闸合建;当建站地点已建有排水闸时,排水

11、泵站宜与排水闸分建。排水泵站宜采用正向进水和正向出水的方式。灌排结合泵站,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或扬程较低时,可采用双向流道的泵房布置型式;当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扬程较高时,可采用单向流道的泵房布置型式,另建配套涵闸,但配套涵闸与泵站之间应有适当的距离,其过流能力应与泵站机组抽水能力相适应。供水泵站的布置型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建于堤防处且地基条件较好的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宜采用堤身式布置;而扬程较高或地基条件稍差或建于重要堤防处的泵站,宜采用堤后式布置。从多泥沙河流上取水的泵站,当具备自流引水沉沙、冲沙条件时,应在引渠上布置沉沙、冲沙或清淤设施;当不具备自流引水沉沙、冲沙条

12、件时,可在岸边设低扬程泵站,布置沉沙、冲沙及其它排沙设施。对于运行时水源有冰凌的泵站,应有防冰、导冰设施。在深挖方地带修建泵站,应合理确定泵房的开挖深度,减少地下水对泵站运行的不利影响,并应采取必要的通风、采暖和采光等措施。紧靠山坡、溪沟修建泵站,应设置排泄山洪和防止局部滑坡、滚石等的工程措施。泵房设计泵房布置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满足泵房内通风、

13、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