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54620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漏浆处理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钻孔灌注桩卵石层漏浆处理措施XXX摘要: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噪音小、适应能力强、机械化程度高便于操作、工艺成熟、施工过程安全可靠等优点成为现今桩基施工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该工艺为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卵石层钻进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浆,本文结合XXX银行大厦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实际施工情况,对在卵石层发生漏浆的原因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灌注桩、卵石层、漏浆1、工程概况温州XXX银行大厦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南畔。本工程设计桩孔设计深度在46m51m之间,该区域地质条件如下:1 杂填土(ml)褐黄、灰黄、褐灰等色,为新近回填土;由碎石、块石、砖块、砼块等建筑垃

2、圾和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不均匀,局部为砼地面;主要由粉细砂、少量粘性土、碎石等组成;稍湿饱和,松散稍密,中高压缩性;层厚0.705.70m;。2 粘土(l Q43)灰褐色,含少量腐殖质及黄褐色铁质氧化斑;可软塑,中高压缩性;层厚0.801.70m、层底埋深2.102.70m。1 淤泥质粉质粘土(m Q42)流塑、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层厚1.205.20m、层底埋深5.107.40、层底高程-0.72-2.99m。2 中砂夹淤泥(al-m Q42)灰色,土层不均匀;以松散状中砂、部分位置为粉细砂为主、不均匀夹1540%淤泥;层厚5.808.70m、层底埋深12.8014.80m、层底高程-7.3

3、6-9.58m。3 淤泥夹粉砂 (m-al Q42)灰色;土层不均匀,以淤泥为主,不均匀的夹少量粉砂,土层具流塑、高压缩性;层厚1.102.20、层底埋深14.5016.10m、层底高程-8.96-11.16m。4 中砂夹淤泥(al-m Q42)灰色,土层不均匀;以松散稍密状中砂、部分位置为粉细砂为主、不均匀夹1030%淤泥,层厚2.104.10m、层底埋深17.0018.60m、层底高程-12.72-13.48m。5 淤泥 (m Q42)青灰色;流塑、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层厚6.608.10、层底埋深24.5026.30m、层底高程-19.63-21.36m。1 淤泥质粘土(m Q41)灰色

4、;含少量腐殖物及贝壳碎片,不均匀的夹少量粉细砂;流塑、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层厚8.009.60m、层底埋深32.8034.90m、层底高程-28.39-29.76m。2 中砂夹淤泥质粘土(al-m Q41)灰色,土层不均匀;以中密状中砂、部分位置为粉细砂为主、不均匀夹1030%淤泥质粘土,局部淤泥质粘土含量达40%;层厚4.906.30m、层底埋深38.5040.30m、层底高程-34.05-35.37m。3 粘土 (m Q41)灰色;含少量腐殖物及粉砂,软塑、高压缩性;层厚0.902.10m、层底埋深39.6041.90m、层底高程-35.05-36.47m。4 中砂夹淤泥质粘土(al-m

5、Q41)灰色,土层不均匀;以中密状中砂、部分位置为粉细砂为主、不均匀夹1030%淤泥质粘土,层厚0.801.80、层底埋深40.7042.90m、层底高程-36.78-37.56m。31 圆砾(al Q32-2)浅灰色、灰色;不均匀、粒组成分差异大、无胶结;粒径大于2mm的含量占5570%,以0.54cm为主,个别稍大,圆形、亚圆形,多呈中等风化状,由粉质粘土、粉细砂充填,钻进时伴有漏浆和塌孔现象;稍密中密、低压缩性;0.402.60m、层底埋深41.5045.20m、层底高程-37.24-39.76m。32 粘土(l Q32-2)灰色;含少量腐殖物及粉砂;软塑、高压缩性;层厚0.401.70

6、m、层底埋深41.9045.20m、层底高程-37.64-40.28m;场区南部分布。33 卵石(al Q32-2)浅灰、灰色;不均匀、粒组成分差异大、无胶结;粒径大于2cm的含量占5570%,以27cm为主,少部分715cm,个别大于20cm的漂石,圆形、亚圆形,中等风化状,由粉细砂、粉质粘土充填,钻进时稍有漏浆现象;层厚2.406.20m、层底埋深46.6049.90m、层底高程-42.52-44.36m。34 中砂(al Q32-2)浅灰、灰色,含少量腐殖物,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中密,中压缩性;层厚0.301.80m、层底埋深47.4050.20m、层底高程-43.49-44.84m;各

7、孔均有分布。35 卵石(al Q32-2)浅灰、灰,约53.0054.00m以下过渡为浅灰黄、浅灰褐色;不均匀、粒组成分差异大、无胶结;粒径大于2cm的含量占5570%,以27cm为主,少部分715cm,个别大于20cm的漂石,圆形、亚圆形,中等风化状,由粉细砂、粉质粘土充填,钻进时稍有漏浆现象。2、问题描述与处理2013年6月23日,我项目部开始进行P125号工程桩的成孔施工。该桩是本工程施工的第一根钻孔灌注桩,直径700mm,设计孔深为50.6m,泥浆采用膨润土制备。前期成孔顺利,液面高度稳定在自然地面以下0.5m附近。钻孔深度约43m时,泥浆液面突然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我项目部立即组织进

8、行补浆,但漏浆现象依然持续存在,最终桩孔上部塌孔。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取出的岩样与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对照发现,漏浆发生时,孔深刚刚达到第一卵石层的顶面,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描述,此地层中直径在7cm15cm的之间的卵石和直径大于20cm的卵石约占总量的30%45%。怀疑是因为卵石间缝隙较大且卵石层赋存的地下水压力小于桩孔内泥浆压力,导致护壁泥浆从桩孔流出。于是我项目部决定使用高黏性黏土加片石进行封堵,在回填了约8m3黏土并静置约8个小时后,再次进行成孔施工。此次钻至43m时,泥浆液面仍有小幅度下降但经过补浆后,泥浆液面趋于稳定,成孔施工顺利钻进。在第一次发生漏浆时,我项目部技术人员就预测在进入

9、第二卵石层时,漏浆现象仍会发生。在孔深约48m时,泥浆液面果然再次下降,我项目部再次使用黏土封堵。经封堵之后,该桩顺利成孔。在接下来的第二根钻孔灌注桩,P115号桩的施工过程中,漏浆现象仍然发生。该桩从开始钻孔至终孔总耗时51h,其中只处理漏浆一项就耗时19h。本工程所有工程钻孔灌注桩,都要穿过第一道卵石层,进入第二道卵石层2m-3m,成孔难度本向就很大,成孔时间长。在工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每根钻孔灌注桩施工均采用粘土封堵法进行施工,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工期影响巨大,于是,我项目部决定采取其它办法进行处理。经我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和实际施工经验研究决定,用水泥浆将卵石层部分固结,采

10、取这种方式可能成功的因素有:1)因水泥浆中水灰比较大,形成的水泥石强度不足以影响后续成孔施工;2)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描述,卵石层缝隙较大,且卵石层水压力较小,水泥浆有扩散的条件;3)场地面积较小,随着施工的进行被固结的面积越来越大,卵石层中赋存的地下水流动受阻,压力变大,成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机率相应减小;4)采取此种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将因漏浆造成的工期损失降到最小。我项目部将场地划分成5个区域,在每个区域根据地质勘查报告选择卵石层最高的桩位开始进行成孔施工。当钻进至距卵石层约1m时,即开始停止钻入,下放导管至孔底泵送水泥浆进行替浆,水泥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水灰比1:0.3。替浆完成后提出导管,继续钻进,发生漏浆时持续补浆,直至孔内液面不再下降后停止补水泥浆,泵入已制备好的泥浆替浆。我项目部按照此种方法在每个区域施工23根灌注桩后,除个别桩成孔过程中仍有小幅度漏浆外,在施工其余的灌注桩过程中未发生漏浆。3、结语钻孔灌注桩漏浆的原因多是因地层中岩石缝隙或溶洞等原因,处理漏浆的措施主要有:1)选用优质泥浆护壁。此方法最为经济、便捷,多用于处理较轻程度的漏浆;2)回填粘土及片石后重新成孔。此方法堵漏效果好,但回填后需静置时间,多用于只有少数桩漏浆的冲击成孔;3)使用水泥或水泥砂浆封堵。使用此方法要注意及时替浆,避免造成钻具无法提升;4)护筒直接入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