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54596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病理过程:或称根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结构 的变化,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休克等等2. 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3.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4. 亚健康状态:指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 向于疾病的状态,故有学者称其为诱发病状态。5.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6.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说明疾病发生、开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7

2、. 发病学: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和疾病 发生、开展、转归的普遍规律。8. 遗传易感性:某些家族人员具有易感某种疾病的倾向。这些人具有遗传素质,即具备易得这类疾病的 遗传特征。9. 变态反响:又称超敏反响:在某些机体中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刺激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响,从而导致组 织细胞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障碍,这些异常的免疫反响称为变态反响或者超敏反响。10. 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本质是疾病发生的一种条件。11. 良性循环:在因果交替的规律的推动下,通过机体对原始病因和发病学原因的代偿反响和适当治疗, 病情不断减轻,最后回复健康,

3、称为良性循环。12. 恶性循环:在因果交替规律的推动下,机体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13. 内分泌:体内一些特殊的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化学介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被远 距离靶细胞上的受体识别并发挥作用。14. 旁分泌:某些分泌的信息分子由于很快就被吸收或破坏,故只能对临近的靶细胞起作用,如神经递质 和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如NO内皮素等。15. 自分泌:细胞能对它们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起反响,即分泌细胞和靶细胞为同一细胞,许多生长因子 能以这种方式起作用。16. 死亡: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 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1

4、7. 脑死亡: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 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18.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l/L,血浆渗透 压310mmol/L。19. 等渗性脱水: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丧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 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20.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 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21. 水中毒:血清钠浓度低于13

5、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 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22. 固定酸fixed acid是指体内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质的总称,因不能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脏由 尿液排出故又称非挥发酸unvolatile acid,也称之酸碱的肾性调节。23. 碱剩余base excess, BE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 38C,PCO2 为 5.32kPa,Hb 为 15g/dL,100%氧饱 和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升全血滴定至pH=7.40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L数。24. 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25. 水肿:是

6、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26. 显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吗, 称为凹陷性水肿。27.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称为隐性水肿。28. 心房利钠多肽ANP:由心房组织释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 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29. 心性水肿:习惯上将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称为心性水肿。30. 肾性水肿:由肾脏疾患导致的全身水肿。31. 脑水肿:是指脑组织液体含量增加

7、导致脑容积扩大和重量增加。32. 间质性脑水肿: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膜炎,肿瘤、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阻塞或压迫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回流障碍。脑室内出现过多液体蓄积致脑室内压增高,引起脑室管膜通透 性增高,液体遂穿过室管膜进入与脑室相邻的白质内。33. 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34.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而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RTA- I型 和RTA-II型等多种类型。35.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酸减少,以及HCO3- 大量丧失,导致血浆HCO

8、3-浓度原发性降低。36. 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ompensatedmetabolic acidosis是指经过肺的调节后,假设HCO3-/H2CO3 的比值接近于20:1,那么pH进入正常范围,AB和SB在原发性降低的根底上呈现AB=SB,称为代偿性 代谢性酸中毒。37.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是指因CO2呼出减少或CO2吸入过多,导致血浆H2CO3浓度 原发性增高。38.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指由于H+丧失过多,H+转入细胞内过多,以及碱性物质输入 过多等原因,导致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39.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可发

9、生酸碱超负荷,严重缺乏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 的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40.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是指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41. 二氧化碳分压:血浆中物理状态溶解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张力,是反响呼吸因素的指标。正常值 33-46mmhg。42. 碱剩余:指在标准条件下,PaCO240,温度38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 到PH7.4所需要的酸或者碱的量,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43. 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44. 实际碳酸氢盐AB: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

10、件下测得的血浆碳 酸氢根狸子浓度,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影响。45. 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240,温度38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测得 的血浆碳酸氢根量,受代谢因素影响。46. 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引发的酸中毒,血液呈酸性,尿液呈碱性。47. 反常性酸性尿:由低血钾引起的碱中毒,血液呈碱性,尿液呈酸性。48. 缺氧:凡因氧供给缺乏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 氧。49. 低张性缺氧: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 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缺乏,称为低张性缺氧。50. 等张

11、性低氧血症: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 氧分压正常,故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51. 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5g/dL,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52. 紫绀(cyanosis)是指当毛细血管中脱氧Hb平均浓度增加至50g/L(5g/dl)以上SaO2W80%85%可 使皮肤粘膜出现青紫色,称为紫绀。53. 肠源性紫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复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 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 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54.

12、 氧中毒由于吸入氧分压过高或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患者出现听觉或视觉障碍、抽搐和晕厥等神经 病症,局部患者出现溶血反响,或因引起严重呼吸衰竭致死,这样一类临床综合征,称为氧中毒。55. 乏氧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特征的缺氧。56. 循环性缺氧: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 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57.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 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58. 组织性缺氧: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 者氧利用障碍性缺氧。59

13、. 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实用文档 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60. 热限:指发热在一定的范围内呈剂昼效应依赖关系,但到达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致热原剂量,体温不 会进一步升高,体温被限定在一定的高度,这种现象称为热限。61. 稽留热:指体温维持在3940C以上,达数天或数周,且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62. 弛张热:指体温常在39C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63. 寒战: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由于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所以不表现外功,肢体不发生伸屈 运动,但产热率较高,代谢增加。64

14、. 过热:非调节性体温升高时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 异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把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65. 热惊厥: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 称为热惊厥。66. 休克肺:严重休克病人晚期,在脉搏、血压和尿量平稳以后,出现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为特 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之为休克肺。67. 内生致热源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 生致热源。68. 细胞信号转导:指膜受体或胞内受体接收信号后,通过激活细胞内的信号

15、传导通路,调节靶蛋白的活 性,导致特定的生物效应的过程。69.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各种与G蛋白偶联并经其进行信号转导的膜受体的统称。它们在结构上 的共同特征是有单一肽链7次穿过细胞膜,构成7次跨膜受体,在机体的功能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 用。70.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一类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结构的膜受体,它们与配体如生长因子结 合后,发生二聚化和自身磷酸化,激活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及机体的 生长发育。71.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性的转录调节因子,它们与配体结合后被激活,之后在核内与靶基因中特定 的DNA反响元件结合,并与其他因子,如共激活因子和通用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产生 生物效应。72.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家族包括ERK,JNK和p38MAPK。激活的该家族酶具有调节细胞生 长分化应激及死亡的作用。73. 受体上调或下调:当体内配体浓度发生明显和持续增高或降低时,自身受体或其他受体数量会发生改 变,使受体数量减少的称为向下调节,反之使受体数量增多的成为向上调节。74. 减敏:各种原因造成的靶细胞的特定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成分改变,从而使靶细胞对配体刺 激的反响性减弱或消失的现象。75. 激素抵抗综合征:由于受体、受体后信号转导成分或作用的靶蛋白缺陷,使靶细胞对相应激素的敏感 性降低或丧失,并由此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