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过敏源的控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544948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过敏源的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品过敏源的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品过敏源的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品过敏源的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过敏源的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过敏源的控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过敏源的控制过敏反应类型及症状+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 卡因,链霉素等。+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 等食物。+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 激等。食品过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包括呼吸系统、肠胃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肌肉和骨骼等不同形式的临床症状, 有时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甚至危及生命。+当摄入了有关的食物,其中的食品过敏原可能导致一

2、系列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通常会在一个小时内出现,症状明显,有时表现得会较激烈,包括诸如呕吐, 腹泻,呼吸困难,嘴唇、舌头或咽喉肿胀,血压骤降等。而因食品产生的敏感或不适 反应却可能在几小时内,甚至几天后才会发生,主要的症状有:湿疹,胃肠不适综合 症,偏头痛,麻疹,鼻炎,全身乏力,哮喘,关节炎,疼痛,儿童多动症等。常见过敏原分类吸入式过敏源: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食入式过敏源: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 炎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接触式过敏源: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

3、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 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注射式过敏源: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常见过敏原介绍-食物过敏原因:食物中的某些特殊成分导致某些人过敏。过敏症状:以皮肤发红发痒最常见,多发生在脸部、口腔四周或身体躯干。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 还有唇舌肿胀、恶心、腹泻等等。常见的食品过敏原-NO.NAME中文名称1Crustacean and their product甲壳动物及其制品2Egg and egg product蛋及蛋类制品3Milk and milk product牛奶及奶制品4Fish and fish

4、 product鱼及鱼类制品5Tree nuts果仁6Wheat小麦7Peanuts花生8Soybeans and soya derivatives大豆和大豆制成品9Sesame seeds芝麻10Sulphites above 10mg/kg含量10mg/kg的硫化物11Royal jelly蜂王浆12Bea pollen花粉13propolis蜂胶14Aspartame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15Quinine奎宁(金鸡纳碱)16Caffeine咖啡因17Lecithin卵磷脂18Added phytosterol esters植物甾醇类添加剂19Celery and there produc

5、t西芹及其制品20Mustard and there product芥茉及其制品21Tartrazine柠檬黄(5号黄)(FDA美国规定)八大类:蛋品、牛奶、花生、大豆、小麦、树木坚果(杏佬桃)、鱼类、甲壳类水生动物(螃 蟹/虾)食品过敏原控制:一、避免引入从产品开发设计考虑应在设计时剔除过敏源;如果可能,应尽量使用无过敏源替代物代替过敏源原料;避免来自其它生产线或其它生产区域的交叉感染。目的:避免因盲目设计而带入不必要的过敏风险二、原辅料、加工助剂、包装材料评估评估所有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确保所有原辅料、加工助剂、包装材料的原料都被列出,并评估是否在过敏原清单内;+审核供应商的过

6、敏源管理计划;+合同、规格审核;+通知任何配方更换。列出所有与产品有关的原辅料、加工助剂、包装材料详细目录目的:确定由原辅料、加工助剂、包装材料引入过敏原,避免存在未知的过敏信息。三、加工过程评估列出所有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详细加工步骤;识别有可能在加工或加工环境中进入的过敏源;识别所有的共用设备和产品转换;列出所有含过敏原和不含过敏原的终产品清单。目的:为在生产计划、排序时避免交叉污染四、生产计划、排序将含有过敏源的产品排列在生产过程的最后程序;将含有相同过敏源的所有产品排列在同一个队列中;将含有过敏源的产品排列成长序列;避免生产遗留物;提供充足时间,完全彻底清除过敏源;目的:避免产生过敏原的

7、交叉污染五、隔离设置物理屏障+为过敏原原料单独设立收货和储存区;+为过敏原原料设立单独使用的容器、工器具;+在工厂内分离出不同的生产区;+空气抽取、过滤系统应去除任何空气传播过敏原,例如粉状原料的称量;+人员控制:在接触过敏物质后更换衣服、发网和鞋;+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人员的交通模式。目的:避免过敏原的交叉污染六、再加工处理如果不能确定返工品的来源及原料成分,则不应使用该返工品;含过敏原的返工品或剩余产品只能重新加入到同样的或贴有适当标签的产品中;再加工使用必须清晰记录在案,以便进行追踪工作;七、包装如可能,使用专用包装线;包装材料应醒目、易识别;八、设备清洁在生产不含过敏原的产品之前,通

8、过清洁、冲洗和检验等工作,除去上次生产含过敏原产品时的含过敏 原物质;对每台共用设备制定清洁/冲洗程序:+制定产品排序/清洁计划+制定有效的清洁/冲洗程序,防止遗留物。+开机前,核查设备检查记录。+设备清洁/冲洗程序必须十分有效,可以从所有接触产品表面清除可见的产品残渣。+纠正措施:如有产品残渣,再次进行清洁/冲洗。+记录:记录必须进行月检。无论何时加入了某种新产品,必须检查排序/清洁计划。防止污染临近工线:+使用真空吸取清洁法,而不要使用空气软管。+使用专用清洁设备。制定过敏源溢出处理程序+规定隔离区域。+留置受到影响的产品。+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洁。+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必须更换工装服。+检查核实已清除所有含有过敏源的产品。目的:避免交叉污染九、加注标签如产品配制中包含过敏源:+必须在原料表中标明;+过敏源必须加注标签,防止产生曲解;+必须标明原料来源:卵磷脂可标注为“大豆卵磷脂”;调味品可标注为“天然调味品(含牛奶)”。如加工辅料在制成品中的含量足以引起过敏反应,则必须加注标签:+标明制成品中可能包含的加工辅料。交叉接触标注临界值10ppm = 10mg/1000g目的:符合法规要求,告知公众产品致敏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