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54329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

2、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

3、,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长城是

4、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B. 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C. 长城关口无

5、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D. 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B. 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C. 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D. 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

6、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B. 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C. 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D. 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信息在第二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

7、要的保护作用”分析错误,文中有“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的信息,因此选项以偏概全。B项,信息在第四段,“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曲解文意,文中多处提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C项,信息在第四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于文无据,文中有“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的信息,可见和平时期并没有严密看守。【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

8、内容在第四段,由段末句子可知“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分析有误,举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夷汉在文化上的彼此认同。【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内容在第三段,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分析错误,根据“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的信息可以看出,并不是戚继光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无战事,而是后继者踵其成法才出现这样的结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9、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中秋舞火龙陈立仁被称为“二龙头”的戚海大来到“大龙头”卞家明家,直嚷嚷:“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传说1880年,铜锣湾大坑地区遭受了特大风灾,灾后有一条大蝶蛇四处作恶,居民深受其害,就组织起来全力搜摘,终于在一个晚上打死了大蟒蛇。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坑地区就瘟疫流行,持续了十来天,重病和死亡人员不计其数。直到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隔夜,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梦见观音菩萨,让居民们在中秋节晚上舞火龙来驱散瘟疫急病乱投医,居民们赶紧集资,用

10、珍珠草扎一条长长的草龙,又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长寿香,然后在锣鼓音乐声中舞动着行走,就像一条火龙在铜锣湾几十条大街小巷飞舞说也奇怪,连舞了三个晚上,瘟疫逐渐消散了。于是,中秋舞火龙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习俗。只是,近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这时,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威海大眼光顿时黯淡了下来:“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卞家明说:“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了有了一百多年,虽说是民间的玩艺,拋开迷信不说,也算得上是文化吧!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

11、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咱子孙后代有个念想。”威海大听着,笑逐颜开,猛一拍桌子,说:“好想法,咱这就做起来”农历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这天傍晚,担任舞火龙总指挥的卞家明呼地举起五色的龙图案督察旗,发出了指令:“十八响炮仗点放,锣鼓齐敲,插香喽!”紧接着,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条火龙舞动翻腾着开始前行。卞家明挥舞着督察旗,瞪着的眼睛随着晃动的红绣球翻转,还不时地中气十足地大声喊叫着。火龙翻滚得眼花繚乱,一会是“火龙滚沙”,一会是“飞虬朝日”,一会又是“游龙戏珠”广场上的人群也沸腾着,扬起阵阵喝彩声。民众的喊声越激扬,火龙舞动得越活跃,在灯光下闪着红火,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大龙头,大龙头!”随

12、着响亮的喊声,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板走了过来,他握紧了卞家明的手说,“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是很难维持的,要想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民众喜欢”他接着说,“我听我父亲说过,那年中秋前,卞老您的父亲操演了祖宗的舞火龙绝技,在一条飞舞的火龙里藏满了炸药,在锣鼓喧天声中舞动到了汪精卫集团设在香港的机关报南华日报门前,突然冲进报社,火龙爆炸,捣毁了这家汉奷报纸,之后又刺杀了南华日报社社长、汉奷林柏生,使在香港的汉奸走狗大为恐慌。撤离时,卞老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人士的安全,被特务杀害了。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父亲临

13、死前还对我说,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再舞火龙,遗憾哪”说着,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舞火龙决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卞家明的眼睛湿润起来,他拉着吴老板的手,摇着摇着。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舞火龙”串联起了或海大、卞家明、吴老板三人,使小说的脉络更加清晰。B. 小说第二段插叙1880年的传说,是为了证明“舞火龙”的巨大功效,表明近年来人们对“舞火龙”的忽视和遗忘是不应该的。C. “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说明卞家明的话引起了戚海大的思索,

14、他也认可卞家明的话,但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该如何落实到行动上。D. 广场上人群的沸腾和喝彩,吴老板的大力支持让读者看到了“舞火龙”发扬和传承的光明前景。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伏笔。5. 请结合文本,说明戚海大、下家明、吴老板对“舞火龙”意蕴的理解有什么不同。6. 小说结尾借吴老板之口穿插当年卞家明父亲的事迹,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对戚海大:是香港中秋节具有的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玩”字突出显现了这一点。(2)对卞家明: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乡愁的象征。卞家明想制作纪录片将这样的活动记录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3)对吴老板:是忠贞爱国、惩奸除恶

15、精神的象征。吴老板赞赏的是当年卞家明父亲摧毁汉奸报纸,刺杀汉奸走狗的壮举。 6. (1)情节上,照应上文,解释吴老板赞助“舞火龙”的原因。(2)内容上,将“舞火龙”视为爱国和报国精神的代表,丰富了“舞火龙”的内涵。(3)主旨上,既表现了当代人对爱国志士的崇敬和缅怀,又表达了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的坚定信念,升华了文章主旨。【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结合文本内容“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分析可知,插叙1880年的传说,是为了解释说明“舞火龙”活动的由来和悠久的历史。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

16、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说明戚海大、卞家明、吴老板对“舞火龙”意蕴的理解的不同,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戚海大,“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的有传统特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