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54223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昆虫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昆虫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昆虫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昆虫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学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虫纲特征:体躯分节:头、胸、腹;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腹部由9-10节组成,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有转 化为生殖器的附肢。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昆虫的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形成1个坚固的头壳,着生有口器及一对复 眼、一对触角、有的还有23个单眼,是昆虫的取食和感觉中心。咀嚼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为害特点:使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取食固体物质,造成林木器官或组织残缺;适 于用胃毒性杀虫剂防治。刺吸式口器:倒三角形、外口针、内口针、喙、食窦。为害特点: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使枝叶生长不平衡而卷

2、缩扭曲,或因 刺激形成瘿瘤。吸取组织液,形成伤口甚小,仅留斑点。适于用内吸剂或触杀剂 防治。体长: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 器和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胸部由3节组成,分为前、中、后胸,每一节有一对附肢,为前、中、后足,中 胸和后胸的背部各有一对翅,分为前翅和后翅。(运动中心)胸足的基本:成虫的胸足一般有六节,节与节之间有膜质相连,各节均可活动, 包括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体腔即血腔: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各器官浸泡在血液中。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节与节之间以节间膜相连。(有外生殖器) 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

3、叶蜂的区别:鳞翅目幼虫通常有5对腹足,着生于第3至6和第10节腹节上,第10腹节一对 称臀节,腹足构造简单,末端具趾钩;膜翅目叶蜂从腹节的第2节开始有腹足, 一般有6-8对,腹足无趾钩。昆虫生理代谢的特点:昆虫的体腔就是血腔,血液循环开放式循环。昆虫的所有器官浸泡在血液中。昆虫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靠气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消化腺组成,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主要功能是摄取、运 送、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食物残渣,以保证昆虫的正常生理代谢。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微气管组成。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将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器官,将残渣全部运输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排泄系统:主要以马氏管和脂肪体的尿盐

4、细胞组成,功能辅助排泄马氏管:一端着生于中、后肠之间,另一端着生在体腔中,或紧贴在后壁上,马 氏管的数目因昆虫的种类不同,马氏管的功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脏,它从血液 中吸收可溶性的尿酸甲或尿酸钠,在马氏管的基段水和无机盐被一部分管壁细胞 或直肠壁细胞吸回血液在马氏管内产生尿酸沉淀,进入后肠,最后随消化残渣一 起成粪便排出体外。功能:分泌泡沫与粘液分泌丝 分泌石灰质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脉冲和内分泌的控制中心,脑和腹神经索组成 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分泌,散布于昆虫体内。经血液运送到作用部位,以 调节和控制昆虫本身的生长、发育、变态、滞育、交配、生殖、两性异态、多形 现象和生理代谢。保幼激素:能保

5、持昆虫幼虫期特征并抑制成虫特征出现的作用。脱皮激素:控制成虫的脱皮与变态。个体发育史: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两性生殖:经过雌雄个体交配,雄性个体将精子送入雌性个体,在精子与卵子结 合后才能形成新个体。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异态交替: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变态: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的一系列变化,可分 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虫态。不完全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三个阶段。原足型幼虫:如膜翅目中的一些内寄生种类多足型幼虫:蛾蝶、叶蜂

6、等寡足型幼虫:步甲、瓢虫、金龟甲、叩甲、拟步甲无足型幼虫:吉丁虫、天牛鳞翅目的幼虫。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次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 幼虫龄期:相邻两次脱皮间经过的时间。蛹: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活动虫态变为一个不食 不动虫态的过程,又叫化蛹。蛹的类型及举例。离蛹:也称裸蛹,触角、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可以活动,附肢离开身体。如 甲虫类。被蛹:附肢和翅由黏液贴于蛹体表面,外包一层坚硬透明的蛹壳,附肢不能自由 活动。如蛾、蝶类,蚊类和某些蚋。围蛹:也是离蛹,只是化蛹时,末龄幼虫的表皮没有脱去,形成较硬的外壳,包 住离蛹。如蝇类的蛹。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

7、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的构造不同外,雌雄的 区别还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这种现象叫雌雄二型 现象。性多型: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不同世代间生殖方式、生活习性等存在明显差异, 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而使前后世代的明显重 叠。拟态:模仿环境中其它动、植物的形态或行为,以躲避敌害。保护色:某种动物具有与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以利于躲避敌害而 保护自己的现象。假死现象:昆虫在受到刺激时,表现出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

8、突然落下呈现死亡现 象,后又恢复常态的现象。滞育:有遗传性决定的生命活动出现停滞的现象。休眠:有不良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出现停滞的现象。休目民与滞育的关系:休眠因温度、食物等因素滞育因光周期、食物等因素温度适合,解除休眠,但不一定解除滞育。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龄若虫的皮化为成虫 的过程。补充营养: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成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成熟,需继续取食才 能达到性成熟。直翅目:咀嚼式口器;丝状触角;复眼发达,单眼2个。前翅狭长、革质,起保 护作用,称覆翅;前足为开掘式,后足发达为跳跃式。雌虫腹末多具发 达的产卵器。渐变态,植食性。异幼虫和成虫危害;幼虫取食根,幼

9、芽等,成虫取食叶等。等翅目:口器咀嚼式;触角念珠状;复眼有或无,单眼1对或无。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残留部分称翅鳞。渐变态,具社会型,木栖性,土栖性,土木栖性。半翅目:口器刺吸式;触角丝状,4-5节;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具臭腺。 渐变态,植食性,肉食性。以幼虫和成虫危害,危害叶,幼芽,嫩茎等。同翅目:口器刺吸式;复眼多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刚毛状或丝状等。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有些千足特化开掘足;体上常有蜡 质被盖。渐变态,植食性。以幼虫和成虫危害,幼虫危害根,幼芽等,成虫危害叶,嫩芽,

10、嫩茎等。鞘翅目:口器咀嚼式;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复眼显著,无单眼。前翅鞘翅;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前足具基节窝。完全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成虫具趋光性和假死性。以幼虫危害,幼虫危害根,幼芽,嫩茎,枝干等。鳞翅目:虹吸式口器(幼虫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触角多样, 杆状,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翅密被鳞片;幼虫多足具趾钩;中胸具小盾片。全变态,被蛹,成虫具趋光性,趋化性和迁飞习性。以幼虫危害,幼虫危害根,芽,嫩茎,枝干等。膜翅目: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触角丝状或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翅膜质;前翅前缘有翅痣;后胸常与腹部第1节愈合为并胸腹节;前足 特化携粉足。产卵器

11、明显,形态变异大,有的针状,锥状等 全变态,裸蛹,幼虫是无足型,成虫具社会性;植食性,肉食性。以幼虫危害,幼虫危害叶,嫩茎,花等。双翅目:刺吸式口器或舐吸式口器;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具芒。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具伪产卵器。全变态,围蛹,幼虫无足型。植食性。以幼虫危害,幼虫危害叶,嫩茎,果实等缨翅目:锉吸式口器;复眼发达,单眼23个;触角69节,常生有各种形状的 感觉器;翅脉具长而整齐的缘毛;针状产卵器。过渐变态,喜高温,干旱;植食性以幼虫和成虫危害,主要危害叶,枝干等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发育期内需求提取的有效温度(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 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K=N(T-C)

12、K-有效积温N发育天数T发育环境温度C发育起点温度主要用途:推测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预测昆虫在地理上的世代;天敌的引进、 保存和利用;选择昆虫的饲养温度,以便适时获取需要的虫期。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可将温度划分为5个温区:致死高温区:45-60 C亚致死高温区:40-45 C适温区:8-40 C亚致死低温区:-10-8 C致死低温区:-40-10C温度系数:降水量与平均温度总和的比值。害虫综合管理IPM全面考虑生态平衡,提出最合理及最有益的防治措施。着重于将害虫的数量调节到不造成经济损失的地步。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森林害虫防治应采取适合的有效方法。经济阈值:防止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

13、平应该进行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害虫防治方法有哪5种?1、植物检疫2、林业防治法3、物理机械防治法4、生物防治法5、化学防治法植物检疫: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 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 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林业技术:运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大量发生繁衍的条件, 或直接消灭、减少虫源,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1、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2、加强经营管理:造林前对土壤昆虫、立地等的调查;营造混交林,增加植物 群落多样性,创造复杂的生态条件;适地适树,

14、树种的合理配置;采取封山育林、 合理抚育,及时修枝、间伐,组织透光伐、卫生伐等,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林内杂草、灌木、粗糙树皮,冬耕深翻;合理施肥灌溉。3、合理采伐、运输、储藏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1、捕杀2、阻隔4、高温处理3、诱杀:潜所诱杀、食物诱杀、灯光诱杀、性息素诱杀、颜色诱杀5、放射性元素处理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同位素、各种射线处理害虫, 微波杀虫,紫外线灭菌等方法。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异同(参考)生物防治优点:1)害虫不会对天敌产生抗性;2)不杀伤天敌,不破坏自然平衡;3)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4)可长期有效控制害虫

15、。缺点:1)天敌与害虫之间存在天敌跟随现象,对害虫的控制较缓慢;2)生物制剂的生产不如化学农药那样工厂化生产,质量也不那么稳定;3)生物制剂的施用受天气条件限制,效果不如化学农药稳定;4)生物防治不能 防止害虫造成部分损害。化学防治优点:1)见效快;2)生产工业化;3)质量稳定;4)使用方便。缺点:1)农药残留造成环境污染;2)杀伤天敌,造成害虫的再增猖獗以及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害虫易产生抗药性。苗圃害虫为害特点及类群。危害特点分布广。种类多,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危害重。生活周期长,发生隐蔽。与土壤密切相关。防治:林业措施苗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作底肥在蛴螬分布密度较大的宜林地,造林前应先整地,以降低虫口密度在苗圃地要及时清除杂草和适时灌水。利用金龟子不耐水淹的特点,适时灌水对 初龄幼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人工捕杀当蛴螬在表土层活动时,适时翻土,随即拾虫。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盛发时期,人工捕杀成虫均有一定效果。灯光诱杀一些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化学防治(针对成虫)诱杀:将处理过树枝叶插在苗圃或新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