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460065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2013版化学教材书后练习第3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1(3.1)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B1 L芝麻与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C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D向一定体积的液体加压,体积变化极小2(3.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金刚石 D食盐3(3.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空隙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微粒数量增多4(3.1)为了给金鱼更洁净的生存环境,小林用凉开水养金鱼,可金鱼很快就死了。下列解释中合理的是( )。A凉开水中所

2、含的氧原子很少 B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分子很少C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分子很少 D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原子很少5(3.1)试解释下列现象。(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2)少许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白糖“消失”了。(3)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6(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微粒的角度对这首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含义加以分析说明。7(3.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 )

3、(3)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 )8(3.1)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呢?9(3.1)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发生改变的是 分子和 分子,没有改变的是 原子和 原子。生成的水分子不再具有 分子和 分子的性质。10(3.1)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l2 P2O5 KMn04 Ca(OH)211(3.1)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l个碳原子的质量为l99310-26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请谈谈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意义。1

4、2(3.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3.21(3.2)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和“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和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2(3.2)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 BH2 C2H DH203(3.2)下列现象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的是( )。A水在常温下呈液态B在加热条件下水变为气体C电解水可以得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D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4(3.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

5、碘会引起龋齿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而导致发育不良5(3.2)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I号”飞船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发现地球上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月球上都有。下列是其中的一部分元素,请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或名称。氧 ,硅 ,Fe ,铝 ,Na ,Ca ,氢 ,K ,银 ,镁 ,Cu 。6(3.2)查阅资料,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 ,其次是 。7(3.2)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和碳酸氢铵(NH4HC03)九种物

6、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含有氧分子的是 ;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 。8(3.2)在H2O、H2、02、H、O、H+、O2-七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H和H+两种微粒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至少各说出一条)。9(3.2)查一下元素周期表,“Co”代表什么元素?该元素能否写成“C0”?10(3.2)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人等方式,了解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常见食物,列出有关的食物名称。11(3.2)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气”字头或“石”字旁。请你在元素周期表中

7、找出这两类元素分布的区域。3.31(3.3)下列化学符号各表示什么微粒?0 02 Na+ C022(3.3)将下列物质与对应的化学式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二氧化硫 C02三氧化硫 S02二氧化碳 CaC03氢氧化钙 S03碳酸钙 Ca(OH)23(3.3)三氧化二铋(Bi20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三氧化二铋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4(3.3)锌与硫化合,生成白色的物质。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是ZnS、Zn2S中的哪一个。5(3.3)硫酸铵是常用的氮肥。已知铵根(NH4+;)的化合价为+1,硫酸根(SO42-)的化合价为-2。据此写出硫酸铵的化学式。6(3.3)将氯化氢和

8、氨气两种无色气体混合,生成氯化铵固体。请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7(3.3)甲烷(CH4)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乙炔(C2H2)又称电石气,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试通过计算比较甲烷和乙炔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8(3.3)我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0H)4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高岭土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3.3)硝酸铵(NH4N03)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100g硝酸铵中含氮

9、元素的质量。(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l0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31(3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2)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4)某化合物除了氧元素以外只含一种元素,则它一定是氧化物。2(3章)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 D变成了新的分子3(3章)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墙内开花,墙外可以

10、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D湿衣服在强阳光下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3章)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03 B四氧化三铁04Fe3 C二氧化一碳C02 D三氧化硫S035(3章)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C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D甲醛由l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6(3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各种微粒。铜原子 镁离子 碘原子 氢氧根 二氧化硫分子

11、7(3章)根据括号内的化合价写出下列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钠(+1) 镁(+2) 氮(+4) 磷(+5)8(3章)我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被称为亚硒酸钠的物质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03 BNa2Se04 CNaSe03 DNa2Se029(3章)在氢气、干冰、铜、氧化铝和氨气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配料:纯鲜牛奶保质期:45天净含量:486mL(500g)产品类型:全脂灭菌纯牛奶营养成分:(每100 mL)脂肪33g非脂乳固体81g蛋白质29g 钙:110 mg10(3

12、章)右边的标签是某品牌袋装鲜牛奶的说明。 (1)该袋装鲜牛奶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这一袋牛奶至少含钙 g(精确到0Ol g)。(3)该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至少为 。11(3章)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是C20H1404,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每个酚酞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3章)元素M的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C0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试推算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请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确定M元素的名称。13某地区部分氮肥的销售价格如下:碳铵(NH4HC03)480元吨,尿素CO(NH2)22400元吨。某农民用500元钱去购买氮肥,为了使所购化肥得到的氮最多,他应选购哪种氮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