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45690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 论文题目: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课程名称:现代汽车结构概论(底盘篇) 任课教师:黄雄健班 级:汽车服务工程汽服112班学 号: 201100208054姓 名: 黄泽锋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8亿辆,全世界每千人拥有汽车130辆。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2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12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3亿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300万辆,哈市机动车保有量达二十七万余辆,并以每年11.3的数量增加。汽车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在现代社会中,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并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份,而进入家庭。使人们更能方便,快捷,灵活,随意,舒适;经济的出行,工作、旅游等日常生活,这些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自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现代社会中、车辆组成道路交通的最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道路交通的象征。车辆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

3、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不同的文化理念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群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开日本车追求经济、精致,开欧洲车追求品牌、性能而我喜欢欧洲品牌,喜欢那种内在的、非表面的、相对永恒的东西。对比国外的汽车文化史,我想中国原生的汽车文化也将会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有机体系。随着近些年汽车井喷似的发展。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连接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仅直接带来显著

4、经济效益,其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渗人到广泛的学科领域,带动大量的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诱发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出现,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和合纵连横的产业链。汽车从可望而不可即变成了一件只用交付2万元首付就能开走的平常商品,出行从此变得无拘无束,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生活质量因汽车而发生改变,很多人对时间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时刻表,对距离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几站地”。汽车因此成为自由的象征,人们买汽车是为了换一种生活。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规模生产方式和多样化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精益生产方式”。这几项工业管理革命,改变了几乎所有工业中一切形态,包

5、括生产组织和管理组织以及传统观念。敏捷生产管理方式的推进,进一步导致汽车产业全价值链的变革。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远距差效益”、“时差效益”和“运输质量差效益”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为发展汽车运输业,世界各国都加速开发公路网络。二次大战后则更是高速公路时代,高速公路网几乎穿透了世界大部分城市和城镇。汽车为促进地区和工业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城市化、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更是汽车的效应。组团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空间放大,而城市空间放大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加大,有利于汽车需求进一步增大。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体。 汽车工业每个环节,从市场、研发、

6、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直至后勤都超出了国家范围,由此而产生的贸易、法律、环保及产业经济影响远远超过了汽车工业本身。同时,与汽车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后市场迅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形成成熟的二手车置换、保险、信贷、维修、保养、租赁、物流、贸易和回收利用等业务。汽车的普及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新生事物,汽车艺术、汽车广告、汽车模特、汽车展会、汽车体育、汽车旅游、汽车旅馆、汽车社区、卫星城、乡间别墅及汽车银行等已渗透到发达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改造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进而改变城市结构、乡村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人们的区域概念、住地选择、消费结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改变

7、人们的社会关系、沟通方式、活动节奏、知识结构以及文化习俗。汽车的使用是个性权利的延伸和个人主动性的象征,汽车创造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心理素质、道德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汽车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汽车的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汽车的展救了我们,是汽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它,怎能口是心非地说汽车的展弊端累累?有数据表明目前地球上的汽车每年20的数量增加。 在车辆泛滥的情况下,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地球已差不多变成了车球,汽车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它的方便。空气污染、大气尘土、铅污染、气侯异常

8、、温度升高、无尽的车祸、人的忍耐力下降等都是汽车造成的。汽车灾难已经越演越烈,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控制汽车的发展,我们的子孙世不会有完整的地球,更不会有幸福安宁的生活。但令人痛心的是全世界各级政府还在大力提倡、鼓励和无节制地发展汽车,特别是中国,应该立即叫停汽车及私家车的发展。否则将给人类和地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我们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欣欣然准备走入“汽车社会”时,不得不忍受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伤痛。目前全世界平均不到10个人占有一辆汽车,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汽车成为多数人的出行工具时,汽车的发展是对自然、对社会一种严重挑战。溶剂的散逸也会造成污染

9、等。汽车生产使用的一些原材料,也对环境产生影响。生产汽车需要各种不同的材料,如钢铁、塑料、油漆、橡胶和油类等等,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还有汽车空调器漆中使用的氟里昂,会破坏大气的臭氧层;摩擦衬片中的石棉,磨损后产生的石棉尘,浮游在空气中,对人肺及呼吸系统有害。 首先,汽车的发展引起了能源消耗。在我国,石油储藏量和开采量非常有限,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依靠进口,据统计,1996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而到2003年,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按目前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大。据专家称,中国能源的进口依存度现在是44,2020年至2025年可能达到60,中国进口

10、石油的13是供汽车使用的。汽车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这个压力还在增大。同时,由于全球石油资源紧张,汽车开始寻找各种替代能源,如天然气等,而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过多的消耗将导致人类的后代无能源可用。 其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占用土地来建设更多的道路、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而中国人口众多,就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为贫乏的国家,汽车的过度发展必将进一步减少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1986年的1.37亩降低到了1995年的1.18亩,不到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如果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未来汽车保有量达到日本的水平的话

11、,即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那么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亿(目前2300万辆)。按照欧洲和日本标准,每辆汽车消耗的土地面积为0.02公顷,这将消耗1300万公顷的土地。而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只有2300万公顷,已超过了一半,因而耕地资源短缺问题将非常严峻。 严重的环境污染,汽车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振动等。 噪声是汽车对环境产生的又一严重污染形式,成千上万辆汽车的发动机轰鸣声、车轮行驶声和喇叭的尖叫声都搅乱了人们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烦躁不安,精神受到刺激.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9%,而汽车在交通噪声中占了85%。据调查,全国82%以上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过81分贝;

12、上海西藏路中百一店附近的噪声达91.2分贝,有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喧闹的街道。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顽疾。汽车拥堵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且加重了空气污染。汽车频繁启动、刹车和低速行车使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多得多,大量拥堵的汽车废气集中排放,在距地面约1.5米处形成一个污染层,正在人的呼吸带附近,危害人体健康排放废气,是汽车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弊端,在发动机气缸内,汽油与空气混合并燃烧,大部分生成二氧化碳(CO2 )和水(H2O),同时生成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SO2)和微粒物(PM)等污染

13、物,这些污染物主要以汽车尾气的形式通过排气管排出,俗称尾气。此外,还有极少一部分污染物是通过曲轴箱窜气和蒸发的途径排出。据权威部门测定: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几乎全部是通过排气管进入大气的,而大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75、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50,来源于汽车的排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它们的 2030倍。据北京环保部门的测定:市区大气污染在夏季的67和冬季的30是由汽车造成的。公路、停车场和加油站的影响。公路建设使沿线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农田耕地等。1998年,中国公路总长达128万千米,这些路网使4万平方千米土地丧失农业功能。中国现有耕地132万平方千米,仅占国土面积

14、的13.5%。露天停车场除了占地外,还会改变城市的气流的方向和速率,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以北京为例,大气污染物中,39%的一氧化碳、76.8%的碳氢化合物、46.2%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的尾气。另外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我国是人均石油资源缺乏的国家,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压力。2011年,我国年进口原油6800多万吨,已经占年消耗量的31%。由于有一部分汽车以液化气为燃料,所以液化气的消耗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增长26%。在车辆拆卸、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油等。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废机油会随雨水漫流,污染周边环境。除以上所列之外,汽车使用空调排出的热量

15、加剧了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洗车消耗大量的水,加剧 了城市,尤其是是大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汽车的发展又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降低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在享受便利和成本负担上是不公平的,对没有车或不能开车的人来说,他就会孤立于汽车社会,交通的改善与他无关,但他必须同汽车拥有者一样,承担汽车造成的污染、交通堵塞及城市道路等带来的各种问题,还要负担道路建设和维护成本。另外,汽车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不仅给人们物质上带来了损失,而且心理、精神上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堵车、红灯前的漫长等待是人们城市日常失望情绪蔓延的根源之一,导致各种烦躁、郁闷情绪,甚至“公路怒火”,“柏油综合症”等。同时,汽车社会剥夺了人类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整天面对的钢铁、混凝土,引发了人们的心理伤害,人们倍感孤独,幸福感降低。根据现代科技水平和国外的一些做法,采用气体燃料,推进“清洁”生产,是目前降低汽车尾气污染较为理想的办法。发展中的燃气汽车被称为环保汽车、绿色汽车,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研制、改装、推广、应用力度愈益加大、近年来,北京市出台19 项防冶大气污染的紧急措施,重点控制煤烟、气车和扬尘污染,在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