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4568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施工方案】顶管施工规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管施工规范6。1一般规定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6。1.1。9减阻措施;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6.1.1。12注浆加固措施;6。1.1。13安全技术措施。6。1.2管

2、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

3、密土层顶管法.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6。2工作坑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2。

4、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2.2.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6。2.2。3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6.2。2.4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6.2。2。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6。2.3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6。2。4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表6.2。4项目允许偏差工作

5、坑每侧宽度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长度装配式后背墙垂直度0.1H 水平扭转度0.1%L 注: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6。2。5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6。2.6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2.6。1待顶管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6。2.6。2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6.2.6。3采取措施保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6。2。7当顶管工作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编制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6。2。

6、7.1工作坑施工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6.2.7。2槽段开挖土方及泥浆处理;6。2。7.3墙体混凝土的连接形式及防渗措施;6。2。7.4预留顶管洞口设计;6.2。7。5预留管、件及其与内部结构连接的措施;6.2.7.6开挖工作坑支护及封底措施;6。2.7。7墙体内面的修整、护衬及顶管后背的设计;6.2.7.8必要的试验研究内容。6。2.8地下连续墙墙段间宜采用接头箱法连接,且其接缝位置应与井室内部结构相接处错开。6.2。9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9的规定。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mm)表6.2.9项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置30 成槽垂直度H/300 成槽深度清孔后不小于设计规定注:1。轴线位

7、置指成槽轴线与设计轴线位置之差;2。H为成槽深度(mm)。6.2.10采用钢管作预埋顶管洞口时,钢管外宜加焊止水环,且周围应采用钢制框架,按设计位置与钢筋骨架的主筋焊接牢固;钢管内宜采用具有凝结强度的轻质胶凝材料封堵;钢筋骨架与井室结构或顶管后背的连接筋、螺栓、连接挡板锚筋,应位置准确,联接牢固。6.2.11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表6。2.11项目技术要求指标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0.80 灰砂比1:21:2.5 水泥用量370kg/m3 坍落度202cm混凝土浇筑拼接导管检漏压力0。3MPa 钢筋骨架就位后到浇筑开始1。00m,6.00m混凝

8、土面上升速度4。00m/h 导管间混凝土面高差0。50m注:1.工作坑兼做管道构筑物时,其混凝土施工尚应满足结构要求;2.导管埋置深度系指开浇后下沉浇筑时,混凝土面距导管底口的距离;3。导管间距系指当导管管径为200300mm时,导管中心至中心的距离。6。2。12地下连续墙的顶管后背部位,应按施工设计采取加固措施.6.2.13开挖工作坑,应按施工设计规定及时支护,可采用与墙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支撑梁的方法支护,也可采用钢管支撑法支护。支撑应满足便于运土、提吊管件及机具设备等的要求。6。2。14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4的规定.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表6。2.14项目允许偏差

9、轴线位置100mm墙面平整度粘土层100mm砂土层200mm预埋管中心位置100mm混凝土抗渗、抗冻及弹性模量符合设计要求注:墙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值系指允许凸出设计墙面的数值.6.2.15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B = D1 + S (6。2.151)L = L1 + L2 + L3 + L4 + L5(6.2.152) 式中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 D1-管道外径(m);S操作宽度(mm),可取2。43.2m;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 L1-工具管长度(m)。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钢管不宜小于0。6m; L2-管节长度(m);

10、L3运土工作间长度(m); L4千斤顶长度(m); L5后背墙的厚度(m)。6。2。16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H1 = h1 + h2 + h3(6。2。161)H2 = h1 + h3 (6。2。16-2)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底。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6。2.17顶管完成后的工作坑应及时进行下步工序,经检验后及时回填.6.3设备安装6。3。1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6.3。1。1两导轨应顺直

11、、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6。3。1.2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顶面高程:0+3mm两轨内距:2mm6.3。1.3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6。3.2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6.3。2.2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6。3.2。3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6.3。3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6。3。3.1油泵宜设置在千斤

12、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6.3.3。2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6。3.3。3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6.3.3.4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6。3.3。5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6.3.4分块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4。1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6。3。4.2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6.3.4。3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6。3。4。4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6

13、.3.4.5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6.3.4.6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6。3。5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6.3.5.1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6.3.5。2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6。3.5。3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6.3。5.4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6.3.5。5顶进

14、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6.3.6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3.6.1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6.3。6。2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6.3。6。3严禁超负荷吊装。6.4顶进6。4.1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顶进.6.4。1.1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6.4.1.2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第6.3。1条的规定;6。4。1。3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6.4。1。4开启封门的措施。6。4.2拆除封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4.2。1采用钢板桩支撑时,可拔起或切割钢板桩露出洞口,并采取措施防止洞口上方的钢板桩下落;6.4.2.2采用沉井时,应先拆除内侧的临时封门,再拆除井壁外侧的封板或其他封填措施;6。4.2。3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工具管立即顶入土层。6。4。3工具管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