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45672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分析一、 自控温伴热带行业概况自控温伴热带采用了特有的PTC特性材料,产品无需温控器控制,可自动随着被伴热对象的温度变化调节输出功率及伴热温度,最终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基于高效率、高安全性、安装灵活便捷等优点,自控温电伴热带可满足大部分领域的需求,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类别。根据MarketsandMarkets出具的研究报告,自控温电伴热带市场占有率约为5481%,预计在2022年至2027年将保持95%的复合增长率。二、 电伴热行业技术特点从全球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当前电伴热产品的制造和工艺技术已趋于成熟,但随着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控制的智能化、

2、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要求、安全环保材料的使用、特定场景的方案设计等新需求将促使电伴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从国内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电伴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进步明显,部分企业的技术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安全环保、温控精确度等方面基本与国际企业持平,但在高性能材料研制、高端产品生产工艺和系统方案设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当前电伴热行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拥有较大规模效应、较强研发能力、可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获胜。国内企业必须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提高电伴热产品在材料端、工艺端、应用端的技术水平,逐步加快对中高端电伴热产品的进口替代,努力推动高端电伴热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三、 全球电伴热行

3、业概况电伴热已取代蒸汽伴热在下游终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伴热是将电能或蒸汽转化成热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介质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热损失,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热载体的不同,伴热可分为电伴热和蒸汽伴热两种方式。伴热行业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应石油化工产业对维持管道温度、防冻防凝的需求,蒸汽伴热被成功引入到石化领域的加工、运输、存储环节,并成为当时国际主流的伴热方式。但传统的蒸汽伴热存在温度控制力差、安装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伴热应用领域的拓展。电伴热技术弥补了传统伴热的缺点,通过将电伴热带平铺或缠绕在管道、罐体等被伴热对象上,将电热能量补充到工艺流程中的被伴

4、热介质,进而达到伴热目的。与传统蒸汽伴热相比,电伴热具有以下优点:伴热效果好。蒸汽伴热管道通过散热方式补充被伴热对象的热损失,由于蒸汽散热量不易控制,保温效率较低且伴热不均匀;电伴热通过电能散发热量补偿热损,通过均匀缠绕可保证均匀伴热的效果;节能效果明显。蒸汽伴热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损失,而电伴热效率更高;安装工艺简单。工业蒸汽伴热的管线复杂,需要铺设蒸汽和热水伴热管道;电伴热带只需缠绕在管道或罐体上再配以配件即可实现伴热,安装方便;维护费用低。蒸汽伴热管道经常会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维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电伴热带安装后仅需日常维护,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基于此,电伴热技术于20世纪

5、70年代末率先在美国众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全球工业伴热领域最主要的伴热方式,其应用前景也趋于广泛,目前已在众多领域的过程伴热、防凝防冻、工艺加热等环节得到应用。根据美国上市公司赛盟公司的公开信息,电伴热在工业伴热市场占有率约为60%,并仍在逐步替代蒸汽伴热产品。从全球电伴热市场的产品种类来看,根据伴热原理的不同,电伴热带可为自控温、恒功率、MI和集肤效应四种类型,其中自控温电伴热带凭借较强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电伴热市场规模占比超过50%,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四、 行业竞争格局整体来看,国际知名电伴热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该类企业一般为在电气、供热、工业流体等

6、某个工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的国际大型集团公司,主要以自有高端品牌产品面向国内出售或海外出口,成为行业内第一梯队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少数从事行业多年的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优势、过硬的产品质量或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以ODM/OEM或者自有品牌方式成功获取一定市场份额,其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成为行业内第二梯队;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众多中小企业成为行业内第三梯队。从下游终端领域来看,民商用领域市场成熟度高,品牌和销售渠道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由于电伴热系统在工业项目中成本占比较小,为了保证产品和系统的安全性,工业客户倾向于选择先发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国际

7、知名企业,因此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中高端市场长期被第一梯队企业垄断。五、 电伴热行业上下游情况电伴热的上游行业是金属丝、化工原料及色母以及温控器行业,上述行业的国内外生产商数量较多,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公允。由于本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在品种规格上较为分散,不存在对某一种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因此上游行业的局部变化对本行业的原材料供应通常不会构成重大影响,但原材料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其价格波动会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电伴热的终端行业以众多领域的工业企业为主,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对本行业的需求变化。当终端行业处于上行周期、行业景气度较高时,工业企业倾向于加速新建或改扩建生产线,对配套电伴热系统的

8、需求增加;反之,工业企业削减新建及扩建生产线的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意愿降低,本行业需求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六、 下游市场分析目前,我国电伴热产业的下游主要应用于油气、化工、能源电力、民用和商用等领域。其中,石油天然气、民用和商用、化学工业需求量较大,市场份额分别为3669%、2764%、1732%。2018年至2021年,中国石油工业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国之一,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国内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石油工业产量为199亿吨,预计2022年将再次突破2亿吨。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自2017年

9、以来已连续第五年超过100*108立方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天然气行业产量20526亿立方米,2022年1-11月产量19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电伴热行业的特点和技术特点,竞争格局,发展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电伴热的上游行业是金属线材、化工原料、色母、温控器行业。这些行业有大量的国内外制造商,他们的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公道。由于该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分散在品种和规格上,对某一种原材料没有很高的依赖性,上游行业的局部变化通常不会对该行业的原材料供应产生明显影响。但原材料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其价格波动会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电伴热的终端行业在很多领域都是由工业企业主

10、导的,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这个行业需求的变化。当终端行业处于上行周期,行业景气度高时,工业企业倾向于加快生产线的新建、改扩建,配套电伴热系统需求增加;相反,工业企业会减少新建和扩建生产线的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意愿降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个行业的需求。电伴热产品的终端行业极其广泛,涉及油气、化工、能源电力、食品饮料、生物制药、污水处理、供水等多个工业领域,以及民用和商用领域。所以电伴热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欧美等发达地区是电伴热的主要市场,基于保温、防冻等特定目的,电伴热产品在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寒带的国家或地区需求量很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电伴热行业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行业出货量主要集中

11、在下半年,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越长,电伴热产品需求量越大。从全球技术发展来看,目前电伴热产品的制造和工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智能控制、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要求、安全环保材料的使用、特定场景的方案设计等新的需求将促使电伴热产品不断创新。从国内技术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电伴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部分企业的技术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安全环保、控温精度等方面与国际企业基本持平。但在高性能材料研发、高端产品生产技术、系统方案设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目前,电伴热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规模效应大、研发能力强的企业;d能力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将在竞争中胜出。国内企

12、业必须不断自主创新,提高电伴热产品在材料端、工艺端和应用端的技术水平,逐步加快高端电伴热产品的进口替代,努力推进高端电伴热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整体来看,国际知名电伴热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国际大型集团公司,在电力、供热、工业流体等一些工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他们主要将自己的高端品牌产品销往国内或出口海外,成为行业第一梯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少数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凭借其技术研发能力,通过ODM/OEM或自有品牌的方式成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电伴热企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少数龙头企业的产品标准已经能够满足欧美的准入要求,并得

13、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电伴热产品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也逐渐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韩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通过ODM/OEM或建立产业基地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合作。全球电伴热产业的转移刺激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的投入,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国内电伴热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做出了贡献。本世纪以来,电伴热行业成功进入石化领域,并在国内市场得到推广。随着下游客户对电伴热认识的加深,原有石化项目伴热系统的迭代升级和新项目的建设对电伴热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这将带动国内电伴热市场的持续发展,巩固电伴热产品在石化领域的地位。同时,近年来电伴热产品逐渐渗透到化工

14、、生物制药等传统领域,并结合民用和商用领域的具体需求,开发了一批应用领域,如消防管道防冻伴热、大型公共建筑屋顶融冰滑雪、道路桥梁坡道融雪、太阳能热水器伴热、住宅地暖等。随着电伴热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价格的降低,预计这些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目前,欧美国家对电伴热产品的环保和安全要求日益严格,对国内电伴热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国内监管部门对环保的严格监管,电伴热产品和技术需要逐步符合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发展趋势。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将通过设计和研发保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d能力,不断改进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以降低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

15、的份额;相反,质量控制不到位、产品热损失高、生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伴热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金属丝、化工原料和色母粒等。它们的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同向波动,从而影响行业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流动资金需求。当主要原材料价格朝着不利于行业的方向波动时,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只有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在工业领域的中高端细分市场,客户对电伴热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会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从少数技术可靠、有成功经验的知名企业中选择供应商。因此,国内企业在拓展国内中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将面临国

16、际知名厂商的竞争威胁;在门槛相对较低的民商市场,标准化程度仍然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控制能力弱、产品线单一等问题。他们以低价低质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加剧了行业的激烈竞争。我国电伴热企业主要在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但国内高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占据。近年来,国内少数电伴热企业完成了技术、人才和项目经验的积累,产品性能和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他们有能力为下游工业客户的大型项目提供完整的电伴热解决方案。以石化项目进口替代为突破口,上述企业成功参与国内石化项目电伴热系统设计,打破了国内高端电伴热产品市场长期被国际知名品牌垄断的局面。预计未来国内企业将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推进高端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在产品安全方面,全球主要地区、国家和机构都设立了电伴热产品的相关资质认证。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北美、欧洲等地区会相应提高电伴热产品的安全要求,认证等级标准也会提高。在产品的环保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