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依法治国体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45600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依法治国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依法治国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依法治国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依法治国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依法治国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依法治国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害U。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 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 序地行使,才 能真正得到实

2、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制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 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 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 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 文化大革命”, 无法无天,践 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 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 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 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 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 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 会主义民主与

3、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 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 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 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 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 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

4、、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 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 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 素,其中 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 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 多的社会调整措 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 硬性” 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 经济生活秩序,实 现

5、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 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 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 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 和法律不因领导 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 不是人治淇核心是确 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 人、法大于权的观念。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

6、法律权威,是实 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 秩序。不 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 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 志,是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 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 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 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 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 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这

7、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在一个社会中 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 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 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 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 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 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衡量和评判的标 准只能是依据法律。整个社会 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 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 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

8、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 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 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 护宪法权 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 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 实 施的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宪法的基 本知识,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 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

9、切实树立起 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 执法司法 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 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 果执法机关威信 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 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 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 众中普遍存在的 法不责众”厂 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 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 宥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 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 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 文明执法

10、,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 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 们行为,规范 社会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国法学家培根所说:乙次不公平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 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 决则把 水源败坏了。如果专门的执法机关尚且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怎么能够要求广大公 民、社会团体严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 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 的长治久安。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更需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执 法 活动中出现的 执行难”、袭警等

11、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由于有 的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这些部门的公信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切实 解决执 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 重要措施。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 也是一个漫长 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 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 念,自觉用这一理念 指导执法司法行为。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是我们政法干警 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政法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几乎每天都在与 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这种 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政法干

12、警必须具备较高 的法律素养。学法、知法、懂法,是对每一个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对于政法干 警来说,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两 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 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二是对与自己履行职责有 关的法律法规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当 前,从总体上来说,广大政法干警生 2法律的风气很浓,政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严格执法是法治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 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执 法不严, 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 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

13、,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 从而对法律的权 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执法行为的 合法性又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所谓实体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 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 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规 定,而不能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任意适用法律。现实当中,一些执法人员把自 己和法律划等号,认为我自 己就是法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如交警执法中 的 开口罚”,有的审批部门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 行”,等等,这些都是执法理念 不端正导致的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严格执法的要 求认真加以整改。所谓程序合法,就是执法行为

14、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 序既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遏制执法过 程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重要武器。在现实当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 的影响,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缺乏程序 意识,不重视、不严格遵守执法程 序,应当履行通知的手续而不通知,应当告知相对人的权利而不告知,应当举行 听证的而不举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 性,也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是造成执法不公、引起执法相对人不满的重要原因。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切实增强程序意识,自觉做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 手续执法。这是依法 办事原则对执法结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

15、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具体到执 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 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 强调维 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 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比如,罚款作为一项行政处罚,其目的 本 来是维护某一方面或者领域的社会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却将罚款作为 创收谋利的手段,甚至强行制定并分配罚款指标,这就背离了法律设定罚款处罚 的 初衷。类似这种目的不正当的执法行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加以克服和 纠正。模范遵守法律,是

16、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是模范守法的 模范。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 用。在普通 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 象,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 时处处注意维护法 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 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 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 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 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 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 疑。同时,政法干警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对自己所从 事职业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 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带头遵守法 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 法律,到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价 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 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 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