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45089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同步练习1600题科目考试辅导资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练习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重要知识点及复习提示新大纲规定本章的考查范围和重要知识点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本章的重点、难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理解。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2、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

3、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无产阶级的科学

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求实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5、)A.英国的权利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答案A解析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

6、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4.答案B解析略。5.答案A解析略。6.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俄国,所以在俄国率先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7.答案A解析略。8.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发展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9.答案C解析略。10.答案D解析略。11.答案A解析略。12.答案C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BCD解析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

7、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不是组成部分,所以A项是错误的。2.答案BCD解析本题属识记内容。3.答案ABC解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4.答案CD解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因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5.答案A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实践性和阶级性。第二章 世界

8、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重要知识点及复习提示新大纲规定本章的考查范围和重要知识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

9、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

10、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本章的重点、难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绝对主

11、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A.

12、坚持科学的实践观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8.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13、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14、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15.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1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

15、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8.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9.有一首断言缺了订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