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44997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填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010年简答题)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桑代克 1903年 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填空选择)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填空选择)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

2、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含义(填空)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简答Important)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3.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重要因素关键期:在某一关键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关键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影响。(劳伦兹)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Important)皮亚杰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而不是随时间平缓的发展。 认知发展机制图式、同化和

3、顺应、平衡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简答,答4个阶段)注意每个阶段的特点会出小题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论述)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宜的学习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有目的的、系统的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三、最近发展区(简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6.弗洛

4、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填空)(青春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青春期)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一生)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学前期(自主感对内疚感)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8.自我意识的发展(含义、内容、阶段)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内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阶段:生理自我(1-3岁);社会自我(3-青春期);心理自我(青春期之后)9学生的认知差异(简答)(一)认知

5、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二)学习风格的差异1瑞德的学习风格分类: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小组型和个人型2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2011简答)掌握型学习者,人际型学习者,理解型学习者,自我表达型(三)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四)多元智能理论(简答)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1) 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着智能10.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不重要)(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

6、坏之分,教育者要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2)要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3)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4)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11.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外倾型,内倾型)第三章一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二学习的实质(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联系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三学习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简答)刺激和反应不断的联结, 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7、,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性反应会出现自动化。2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反对联结学习论)四联结学习理论的应用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基本规律(填空选择)(狗)1)获得与消退2) 刺激的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基本规律(猫)(1)效果律(2)练习律(使用律和失用律)(3)准备律3.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小白鼠)(1)基本观点: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成为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

8、:是指个体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3) 强化理论的应用:强化的应用,惩罚的应用五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4个)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认知论)(1)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派(2)关于学习问题的基本观点(填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地图)(填空)(1)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2)潜伏学习的结果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3)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小知识点

9、)(最适合儿童)1学习观(填空)(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布鲁纳的教学原则)(简答)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011年考题)(1)学习的分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A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B意义学习的条件:(如何实现意义学习,简答)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附近分化

10、原则(自上而下)综合贯通原则(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简答)p57-58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种类: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2)基本观点(简答,2009年考题)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3) 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简答) 情境教学(简答) 建立概念框架 创设情境 进入情境 确定问题(抛锚) 独立探索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第四章第四章学习动机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3.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

11、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4.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的主观意向5.学习动机的种类(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简单&填空)奥苏伯尔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简答)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也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因此,教师

12、不但应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因素,还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使二者保持一致。7.强化理论(行为主义)(1)从强化物的性质上,分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2)斯金纳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3)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填空)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简单&填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9.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避免失败)提出者: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10.成败归因理论,韦纳(简答)三个维度: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四个因素: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运气11.自我效能理论(论述&简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

13、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1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简答)(7条内外部)(1)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 成熟与年龄特点(3)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 学生的抱负水准(5) 学生的焦虑程度(6)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7) 教师的榜样作用13.学习动机的培养(简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现实情况有不一致的情况,要掌握评分艺术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题难度要适当课题应由易到难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参加课外小组)14.

14、学习动机的激发(简答,2010考题)(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简答&论述)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创设问题情境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贯彻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此题最少2年出一次定律简答)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较强;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学习任务中等时,学习效率最高,动机适中。(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惩罚(行为主义)(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学习的迁移(很重要)1.心理学家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类型:(1)根据性质:正迁移 负迁移(2)根据方向: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3)根据内容:一般迁移 具体迁移(4)根据发生的学习情境:远迁移 近迁移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的。(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3)概括说(贾德)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