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44970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爽新颖,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二、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相识今日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

2、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4、进一步驾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驾驭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擅长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实力。陋室铭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其次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显明,构

3、思精致,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实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学问目标:驾驭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看法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美丽,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溢音乐美,学生

4、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朗读实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二、说学情我班是个学习成果较好的班级,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学问有肯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驾驭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驾驭估计不会太难,但须要巩固学习。三、说教法学法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特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

5、调朗读品尝,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实力培育。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纳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四、说教学程序:(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让学生一起来驾驭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 (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二)故事导入并解题: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解并描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

6、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兴奋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旁边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

7、,气得策知县张口结舌,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化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爱好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好,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三)初读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殊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

8、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非常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驾驭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四)再读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比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探讨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实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沟通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示学生驾驭一些重点词句

9、,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五)三读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老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 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终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老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剧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育学生的想像实力和创新实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学问更重要,因为学问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

10、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学问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特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索题让学生探讨:(屏幕显示思索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详细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溢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处在今日这个充溢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

11、,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看法?(学生探讨后自由发表见解,老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干脆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纳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找寻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实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激励学生依据学习的须要,进行探讨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学问在沟通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

12、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六)学生依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刚好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七)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美丽。通过此练习,将学问转化为实力。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诸葛庐水(龙)灵 托物言志 自比 “何陋之有?”景 人 事 不陋 子云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说课稿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

13、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悟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美丽,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专心品尝,以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相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2、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行,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2)、学问目标:诵读全文;驾驭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3)、实力目标:诵读实力;表达实力。、教学重难点(1)、诵读全文,驾驭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

14、点;(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二、教学方法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实力。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探讨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总之,本堂课我所注意的是通过老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

15、拓展实力的培育,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通过观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请观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漂亮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相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学问,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学问。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驾驭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育学生的诵读实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留意字词读音,留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