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44969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世称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著名 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 。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 夹岸 数 芳 落英 。英, 缤纷 复 仿佛 。才 平旷 俨然 。属 。阡陌 。悉、咸 黄发 垂髫 怡然 乃 具 问讯 云 叹惋 惋, 延 语(y) 扶 向 及 诣 遣 欣然 规 果 【一词多义】中 (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为 (wi) (武陵人捕鱼为业)(wi)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寻向所

2、志) (寻病终) 闻 (村中闻有此人) (具言所闻) 舍(sh) (便舍船)(sh) (屋舍俨然) 作 (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 。今: 。开朗古: 今: 。交通古: 。今: 妻子古: 。今: 。绝境古: 。今: 。无论古: 。今: 如此古: 。今: 。不足古 。今: 。【词类活用】异 。穷 。尽 。【通假字】要 。【成语】豁然开朗 。豁然, 。无人问津 。津,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1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

3、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10

4、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

5、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 爱莲说1 基础知识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u 常规词语【蕃(fn)】 。【独】 。【盛】 。【予】 。【染】 。【濯】 。【清涟】 。【妖】 。【植】 。【亵(xi)玩】 。亵, 。【谓】 。【隐逸】 。【君子】 。【鲜】 。【宜】 。【众】 。u 词类活用:【蔓】 。【枝】 。【亭亭】 。1 阅读探究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

6、情操?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8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 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 的世风。9.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0作者写莲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 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

7、什么?(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 和 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 ,牡丹属于 。1 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

8、其说既可。)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 陋室铭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洛阳人, 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 ,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名】 。【灵】 。【斯】 。【德馨(xn)】 。馨, 。【鸿儒(r)】 。鸿, 。儒, 。【白丁】 。【调】 。【素琴】 素, 。【金经】 。【丝竹】 。丝, 。竹, 。【案牍(d)】 。案, 。牍, 。【劳形】 。形, 。1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 ,又是事物的 ,表面陋室也具有“ ”、“ ”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4文章是从 、 、 三方面表明陋室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