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44624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又慢了一拍!农

2、村留守儿童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厌学。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原因,学习长期处在一种无人督促的状态,对学校课堂了无兴趣。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 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二、逆反易怒。由于远离父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 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三、抑郁恐慌。有些留守儿童

3、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 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四、是不良品行。一些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殴 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

4、健康状况确实堪忧。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 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 要影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很多: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留守儿童的父母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

5、等方面明显不足。第二,社会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未成年人上网吧的现象上。不受监管的网吧的毒害已经蔓延到了农村地区。不少不法商人为了利益,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在农村,中小学学生上网打游戏交的钱甚至成为网吧的主要收入来源。未成年人在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到网吧上网引发了很多负面的问题。如上网浏览黄色网站,玩暴力游戏等,都成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受到毒害,引发了学生性早熟,崇拜暴力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管起来更是难上 加难。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

6、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

7、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 总而言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 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 21 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 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

8、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老师,我想对你说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

9、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到挫折、心情苦闷、情绪低落等,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 绪的困扰。(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

10、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 教育措施才能奏效。(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 学生。积极开展班

11、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 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