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4440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供研讨作业参考2 场地地质环境条件2.1 气象水文2.1.1 气象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冬暖多雾,夏季炎热,秋雨绵绵的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3.7C(1978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2.2(1985年9月23日)。常年平均湿度81%,常年平均降雨量1025mm,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风向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1m/s。2.2 水文场地南侧河流为虎溪河,发源于勘察区西南的曾家镇,于土主镇北部汇入长青河。从西向东流经勘察区南侧,

2、区内河流长810m。据调查访问,虎溪河多年平均流量0.45m3/s,区内常年水位287.24m,五年重现期洪水位284.6m左右,二十年重现期洪水位286.80m,五十年重现期洪水位288289m。调查期间水位286.74288.98m,坡降约0.3%。流量约0.10.4 m3/s。2.1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丘陵和丘间洼地相间,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场地内最高点在场地东端,标高310.12m,最低点南端的虎溪河,标高286.74m。丘陵坡角多在1020之间,少数地段有高35m的基岩陡崖。丘间洼地地形平缓,现多为农田。在场地南部的虎溪河两侧分布有河流阶地

3、,不连续不对称分布,最宽处约30m,阶面较平坦,无切割,相对高差小于1m。2.2 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第四系坡残积层(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和砂岩(J2S-SS)。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人工素填土:( )红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组成成分为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石等。碎块石粒径一般为140cm,土石比9:1,土质不均;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一期工程修建时的新近堆积填土,填土时间为2004年3月至今。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东部ZC3ZC6孔一线,厚1.152.65m,为未压实填土,土质松散。另外,在场地民居和公路范

4、围内,零星分布有厚度0.5-1.45m左右的人工填土。2、第四系残坡积层 ( ):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粉质粘土:褐红、褐黄、灰深灰等杂色,可塑硬塑,土质不均,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一般0.355.45m,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在山丘及斜坡处厚度较薄,在丘间洼地处厚度较大。在低洼平坦处,由于农田耕种的影响,该层上部呈现灰深灰色,软塑可塑状,具臭味,厚度一般不超过2.0m。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由不等厚互层状的砂岩、泥岩组成。砂岩(J2S-SS):灰褐色,粉细粒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微层理发育,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含有云

5、母,含泥砾和泥质条带。局部夹有薄层砂质泥岩。砂岩总体较完整,亦较均匀。分布于整个场地,揭露最大厚度为10.56m(ZC75),未揭穿。局部夹有泥质砂岩透镜体。粉砂岩(J2S-SS):暗红色,紫红色,粉细粒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含泥质不均,局部呈泥质条带。该层在场地内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的西部。揭露最大厚度8.50m。泥岩(J2S-MS):紫红色、砖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微层理发育,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有砂质但分布不均匀,局部夹有青灰色砂质条带。分布于整个场地,揭露最大厚度为15.30m(ZC13),未揭穿。局部夹有砂质泥岩透镜体。中等风

6、化砂岩属较软岩,泥质砂岩属软弱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心多呈柱状。中等风化粉砂岩岩属软弱岩,泥岩属软弱极软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心多呈柱状,短柱状。2.3 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北培向斜西翼(见图2-1),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石层理清晰,产状为11021。场地内未见断层迹象。在场地北侧的基岩出露点处,发育有两组裂隙。第一组裂隙产状17762,裂隙间距0.51.5m;第二组裂隙为垂直裂隙,走向180倾角在8590之间变化,呈舒缓的波状起伏,裂隙间距大于1m,裂面平直或微弯、张开15mm,无充填或有少量泥砂质充填。另外,在钻孔岩芯中也可见到倾角5070及垂直裂隙面。勘察区20

7、2.4 地下水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地下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地下水。2.4.1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的差异可分为粘性土孔隙潜水地下水和粉细砂孔隙潜水地下水。(1)粘性土孔隙潜水地下水场地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粘性土由于渗透性低,含水性弱,且厚度小,一般均小于1.0m,故地下水不丰富。由地表广泛分布的稻田、鱼塘等地表水体,可证明粘性土透水性差,与地下水的联系小。(2)粉细砂孔隙潜水地下水分布于区内东南部的虎溪河阶地,阶地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和细砂,在细砂层中含有孔隙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洪水期间可接受河水补

8、给,平常向河流排泄。据在ZK115孔所做抽水试验,地下水位埋深1.50m,当水位降深2.05m时,涌水量可达21.5m3/d,由此计算的粉细砂层渗透系数为4.31m/d(见表2-1),说明含水性较强,渗透性较好。但由于阶地分布范围小,且不连续,因此地下水水量不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河水变化一致,年平均变幅在1.52.0m。2.4.2基岩风化带裂隙地下水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厚度小,裂隙不发育,表层多有渗透性差的粘性土覆盖,补给条件差,大气降水多以地表散流形式顺坡流至场地内低洼处的地表水体内,因此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较为贫乏。据钻孔水位观测,将钻孔中钻探循环水提干后,钻孔水位基本无变化,基岩面较

9、低处水位有缓慢上升,且无统一的地下水位,说明地下水贫乏。据调查,场地周边无污染工业源,据邻近场地建筑经验及在虎溪河水取水样分析知,地下水对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2.5 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质调查与勘探查明,场地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2.6 地震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斜边坡较缓,坡度角在1020之间。场地内无软弱土层分布,岩体裂隙不发育,该场地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附录A,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根据场地的设计标高,场地经整平后,在场地西段及南端人工填土和粉质粘

10、土厚度大于3m,其它地段覆盖层厚度均小于3m,场地属类场地。南部的场地,位于虎溪河阶地,覆盖层厚度大于3m,场地类别为类。详见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初勘钻孔平面布置图。设计特征周期II类场地取0.35S, I类场地取0.25S。2.7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第四系地层与下伏侏罗系泥岩、砂岩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356.95m,基岩面起伏不平,总体与地形起伏相近,基岩面高程范围280.56305.21m。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厚一般为0.903.90m,局部存在囊状风化现象。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底界标高278.56303.16m。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心破碎,呈块碎状,质软,少量可见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带岩心较完整完整,多呈柱状,少量呈短柱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