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情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442789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情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情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情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情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情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原文朗诵视频木兰诗中的小说情节 导语:木兰诗中的小说情节是什么呢?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木兰诗中的小说情节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通常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小说。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但反应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关键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久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

2、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础上保持了民歌特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利用精练的口语,不但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显著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和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能够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木兰的小说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

3、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全部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依然激励大家的爱国情操。怎样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必需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么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何要进行这么的处理?繁笔的利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全部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比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经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担心和忙碌,读者似乎能够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能够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

4、飒爽!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叫,渐行渐远,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叫呢?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故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一样行动,经过一样的句调作三次重复重合,生动表现了亲大家十年离别后最终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漂亮可爱的女儿情态。简笔的利用。至于简笔,关键是对

5、战斗过程的描写力争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何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全部是她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担的性格的颂扬,因此,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应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不过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大家一直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么标准的美人,但现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么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