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44021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区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接纳污染物的能力。 (08、11A)P395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及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 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 质就是在维持人及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一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O7、O8、11A) P7环境安全:是指及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 不可回复的破坏。(04、05、08、09、11A)P121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及其环境总是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 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2、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就叫生态平衡。 (04、09、11AB)P85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 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08、09、11A) P269生物转化:物质在生物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代谢或转化。(09、11A) P271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11A) P319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11A) P319LCA: (Life Cycle Assessmen

3、t)生命周期评价,也称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是详细研究一种产 品从原料开采、生产到产品使用后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即生命周期内的能源需求、原材料利用、 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包括包装材料)、产品在消费和报废后的处置中能量和材料的流失及其环境 影响定量化。(09、10、11A) P354EIA: (Environmental Impart Assessment)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一项拟议的开发行动方案 或规划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合理消减和避免负面环境 影响的对策。(10、11A) P347“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

4、 必须及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05、09、11A) P360排污收费制度: 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 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百度) 11A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总量控制称为“容量总量控制”。它是根据区域环境质 量目标,计算出环境容量,据此得出最大允许排污量;通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在污染源之 间优化分配污染物排放量;最后制定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方案。(11A) P395目标总量控制:是依据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或区域污染物排放消减总量目标,从当前排 放水平出发,通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在污染源之间优化分配

5、污染物排放量和消减量,制定 排放目标总量控制方案,实现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和/或区域污染物排放消减总量目标(11A) P395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 条件,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 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05、08、09、10、11A) P438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 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 源控制的标准。(05、08、09、10、

6、11A) P438物理净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只改变其物理性状、空间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不参 及生物作用。主要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由于混合、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作用,而使污染物 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11A) P173化学净化:污染物在水体中以简单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迁移,并发生化学性质或形态、 价态上的转化,使水质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但不参及生物作用。(11A)P173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 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从而引起土壤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 物造成损害的现象。(07、10、11A)P8

7、2土壤自净:土壤自净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自然作用,使土壤中污染 物的浓度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百度 11A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 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04、05、11B)P74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系统,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 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利于人类及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的现象。(05、11B) P394硫酸烟雾: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 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大气 11B)光化学烟雾:

8、在阳光的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 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大气11B)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 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 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08、09、11B)P173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 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08、09、11B)P173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

9、产能力显著下降和结 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09、11B) P85逆温:大气对流层的气温从总体上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即气温随高度递减。由于近地 面的大气层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即逆温。(04、08、11B) P221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及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分布。 (04、08、11B)P221分散作用: 弥散作用:弥散作用可以定义为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或其他状态)的时平均值及流速的平 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11B,P230水解作用:是化合物及H2O电离产生的H+和0H-发生交换,从而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

10、应。(11B) P259配合作用:即金属离子同电子给予体(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生成配合物的反应。(11B) P260柯斯定律: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v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 是用以描述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的经济状况都好 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人受到损失的情况下获得好处。(11B、12) P278TOC:(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是指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之一。T0D:(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

11、物质在燃烧中 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浓度(mg/L)表示。(1O、11B) P32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的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及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 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O9、1O、11B) P370环境预测:是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 析。(11B) P380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12、生 存的一切事物的综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及岩石圈各圈层。(05、07、10) P20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地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 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如城市、农田、工厂等。(07. 10) P45光污染: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各种反射光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过量的辐射对周围 环境、人类环境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现象。(10) P247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10)P248主体功能区划:生态补偿机制:专指对生态功能或生态价

13、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 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对因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 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而损害生态功能,或导致生态价值丧失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经济 补偿。(10) P461食物链: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捕食及被捕食的关系,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的排列的链 状顺序就叫做食物链。(10) P31食物网:自然界中的取食关系非常复杂,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还可能取食多种其 他生物,这样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联接,就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包括许许多多的生物,这就是 食物网。(10) P31生态恢复: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

14、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秩 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10)P202 生态工程:就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功能协调等原则,结合系 统工程最优化的方法,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和自然协调关系为基础,高效和谐为方向,时空 结合为主线,为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双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具有多物质多层 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8、10)P204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 的声音称为噪声。(04、07、

15、10) P242连续等效A声级:为了较准确地评价噪声强弱,人们提出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噪声的能量, 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及连续等效A声级。(04、07、10) P245清洁生产:是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 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及消除废料的生产和排放,降低生产活 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09. 10) P500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

16、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百度 04、05、08、09、 10)城市环境: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 自然综合体,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形成的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是人类占绝 对优势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09) P49;城市环境是及城市整体互相关联的人文条 件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坏境和自然环境。(百度)城市热岛: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高度集中,下垫面性质被改变,城市中混凝土、 石块、预制块、柏油路面、建筑物屋顶及墙壁等,其导热性质比松土或湿土高出数倍,并且热容 量很高,大量接受太阳辐射,并积蓄能量,吸收和反射、辐射的热量被大量积聚、截留在不太流 通的城市街道空间,导致产生城市热岛效应。(09) P5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