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44015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技术准备(一)测量工作监理技术准备:(1)施工测量开始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掌握设计要求;2、办理桩点交接手续。桩点应包括:各种基准点、基准线的数据及依据、精度等级。 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复核;3、根据桥梁的形式、跨径及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施工方案,编制工程测量方案,确 定在利用原设计网基础上加密或重新布设控制网。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桥涵轴 线、墩台控制桩;4、对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符合性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严禁使用未经计量检 定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工具。(2)开工前应对基准点、基准线和高程进行内业、外业复核。复核过程中发现不

2、符或和 相邻工程矛盾时,应向建设单位提出,进行查询,并取得准备结果。(3)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向建设单位提供施工测量复测报告,经监理 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根据工程测量方案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工程测量。(4)供施工测量用的控制桩,应注意保护,经常校测,保持准确。雨后、春融期或受到 碰撞、遭遇损害,应及时校测。(5)开工前应结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提前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工程测 量的各项内业计算准备工作,并依内业准备进行施工测量。(6)应建立测量复核制度。从事工程测量的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 上岗。(7)应做好桥梁工程平面控制网和相接道路工程控制网的衔接工作

3、。(8) 测量记录应按规定填写并按编号顺序保存。测量记录应字迹清楚、 规整,严禁擦改, 并不得转抄。1、桥梁平面控制测量等级为一级;2、采用平面控制网三角测量;3、三角测量、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和测距的技术要求以及测距精度均需满足规范要求。4、测量作业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且应进行相互检查校对并作出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5、桥涵放样测量采用直接丈量法进行墩台施工定位时,应对尺长、温度、压力、量度和倾斜度进行修正计算 。6、桥梁控制网应根据需要及时复测。7、 施工过程中,应测定并经常检查桥梁结构浇砌和安装部分的位置和标高,并作出测量记录和结论,如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分析原因,并予以补救和改正。(二)桩基工

4、作监理控制要点:1、钻孔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平整场地;遇软土应进行处理。2)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法施工。3 )在深水中,宜搭设平台。如水流平稳,钻机可设在船上,船必须锚固稳定。(2)制浆池、储浆池、沉淀池,宜设在桥的下游,也可设在船上或者平台上。(3)钻孔前应埋设护筒。护筒可用钢或混凝土制作,应坚实、不漏水。当使用旋转钻时,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 20 cm;使用冲击钻机时,护筒内径应大40 cmo(4)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 0.3m。其高度尚应 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5) 护筒埋设应符合下

5、列要求:1 )在岸滩上的埋设深度:黏性土、粉土不得小于1m砂性土不得小于 2m当表面土层松软时,护筒应埋入密实土层中0.5m以下。2 )水中筑岛,护筒应埋入河床面以下1m左右。3 )在水中平台上沉入护筒,可根据施工最高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沉入深度,必要时应沉入不透水层。4 )护筒埋设允许偏差:顶面中心偏位为5 cm。护筒斜度为1%(6) 在沙类土、碎石土或黏土沙土夹层中钻孔使用泥浆护壁。(7) 泥浆宜选用优质黏土、膨润土或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制备。2 、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出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 1.52m.(2) 钻孔时,起落钻头速

6、度应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3) 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4) 钻孔中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坍孔不严重时,可加大泥浆相对密度继续钻进,严重时必须回填重钻。2 )出现流沙现象时,应增大泥浆相对密度,提高孔内压力或用黏土、大泥块、泥砖投下。3 )钻孔偏斜、弯曲不严重时,可重新调整钻机在原位反复扫孔,钻孔正直后继续钻进。发生严重偏斜、弯曲、梅花孔、探头石时,应回填重钻。4 )出现缩孔时,可提高孔内泥浆量或加大泥浆相对密度采用上下反复扫孔德方法,恢复孔径。5 )冲击钻发生卡钻

7、时,不宜强提。应采取措施,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3 、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孔径、孔深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即进行清孔。(2) 清孔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3) 清孔后应对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4) 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摩擦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伽;端承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伽4 、吊装钢筋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笼宜整体吊装入孔。需分段入孔时,上下两端应保持顺直。街头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规定。(2) 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宜为2m径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钢筋笼入孔后,应牢固定位。(3)

8、 在骨架上应设置吊环。未防止骨架起吊变形,可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入孔时拆除。(4) 钢筋笼吊放入孔应对中、慢放,防止碰撞孔壁。下放时应随时观察孔内水位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放,检查原因。5 、灌注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2)水下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除应满足本规范7.2、7.3的要求以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2.5h.2 )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

9、净距的1/4 ,同时不得大于40伽。3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4 )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 ,水胶比宜采用0.50.6。经试验,可掺入部分粉煤灰(水泥和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50 kg /m3,水泥用量不得小于 300 kk /m3)。5 )水下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6 )灌注时坍落度宜为 180220 mm7 )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20%(3)浇筑水下混凝土的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管内壁应光滑园顺,直径宜为2030 cm,节长宜为2m。2 )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3 )导管轴线偏差不

10、宜超过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10 cmo4 )导管采用法兰盘接头宜加锥形活套;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时必须由防止松脱装置。(4)水下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宜向孔底射水(或射风)翻动沉淀物35min.2)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 30mi n.3)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4 )灌注混凝土应采取防止钢筋骨架上浮的措施。5 )灌注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0.51m.6)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护筒底端应埋于混凝土内不小于1.5m,随导管提升逐步上拔护筒。6、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断桩时,应会同设计、监理根据断桩情况研究处理措施.(三

11、)钢筋工作监理控制要点:1 、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2 、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3、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4、 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钢筋代替;5、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6 、热轧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1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2 )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焊接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3 )机械连接接头适用

12、于 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4 )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 mm时,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5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6 )钢筋和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四)砼工作监理控制要点:1、 ( 1)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检验评定。(2)混凝土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宜大 于3 kg/m3;对大桥、特大桥梁总碱含量不宜大于1.8

13、 kg /m3;对处于环境类别属三类以上受严重侵蚀环境的桥梁,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2、( 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用水泥不得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产生不利影响。2 )选用水泥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合节约水泥为原则。3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所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定。水泥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C30及以下的混凝土,宜为1.11.2 ;C35及以上混凝土宜为 0.9 1.5。4 )水泥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并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5 )进场水泥,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

14、04的规定进行强度、细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试验。6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日期逾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逾1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2 )矿物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配制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宜为粉煤灰、火山灰、粒化高炉矿渣等材料。2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T2847等的规定,并应有 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对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 行复检。3 )掺合料中不得含放射性或对混凝土性能有害的物质。(3 )细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

15、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 mm的天然河砂、山砂,或采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2 )混凝土用砂一般应以细度模数2.53.5的中、粗砂为宜。3 )砂的分类、级配及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的有关规定。(4)粗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 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 100 m。2 )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粗骨料进行碱活性检验。3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各项技术指标以及碱活性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5) 拌合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