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438965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隋唐五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隋唐五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隋唐五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隋唐五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文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五代文学一、填空1.元代辛文房的_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3初唐时期,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4“初唐四杰”是指_、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5唐朝初年,_、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6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_最后完成的。7_、贺知章、张旭和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8._的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9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_,又名渭城曲,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1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大文豪_对唐代

2、诗人王维的诗和画的评价。参考答案:1唐才子传2上官体3陈子昂4王勃5杜审言6沈俭期7张若虚8张若虚9送元二使安西10苏轼11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_的创作成就最高,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12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是_,其代表作为芙蓉楼送辛渐。13_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14.写于滞留夔州时期的组诗_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15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是_。16.“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_,17.“大历十才子”中_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18.刘长卿的五绝,最为著名的是_,中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19柳宗元的诗作

3、中,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是_。20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_、_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参考答案:11.常建12.王昌龄13崔颢14秋兴八首15登高16极玄集17钱起1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9江雪20白居 易元稹 21张籍和_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22白居易在_中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23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是白居易_五十首中的名作。24.韩愈、柳宗元理论主张的核心是“_”说。25三戒是指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_、黔之驴。26成语“黔驴之技”、“庞然大物”出自柳宗元的寓言文_。27罗隐的文集名为_,其中多为“愤闷不平之言,不遇于

4、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28蒋防的_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明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29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常常带有史论的特点,他_一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是如此。30_的诗被称为“武功体”,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31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为_,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等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美。32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编者为后蜀的_。参考答案:21.王建22与元九书23新乐府24文以明道25临江之麇26黔之驴27.谗书28霍小玉传29题乌江亭30姚合31二十四涛品32赵崇祚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七言歌行

5、5文章四友6沈、宋7沈宋体8王梵志诗和寒山诗9吴中四士10春江花月夜11山水田园诗派12七绝圣手13边塞诗14李、杜15.诗仙16诗圣17诗史18.三吏三别19箧中集20大历诗风21大历十才子22五言长城23韩孟诗派24孟诗韩笔25郊寒岛瘦26.刘、柳27张王乐府28元白涛派29元和体(长庆体)30通江唱和3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2新乐府运动33古文34.文以明道35.晚唐小品36三十六体37唐传奇38变文39小李杜40.温、李41苦吟诗人42香奁体43皮、陆44韵味说45曲子词46竹枝词47敦煌曲子词48花问集参考答案:1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

6、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的不同有着清醒认识,并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太宗及其周围的一批诗人,如杨师道、李百药等早年虽有融和南北艺术技巧较为成功的作品,但后来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2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渭之卜官体”。卜

7、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涛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

8、遗风。4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又吸收了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5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其诗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李峤、苏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空洞。与苏、李相较,崔融有些从军诗尚有

9、可取。6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俭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7沈宋体:律诗的别称。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

10、,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俭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8王梵志诗和寒山诗: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而僧诗中较为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王梵志诗今存390首,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写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层人民的贫困与不幸;表现佛教思想的,大体劝人为善,语言通俗,当时似广泛流传于民间。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其中表现禅机禅趣的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9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

11、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10.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称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人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

12、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1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工于五言,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也有近似之处。在艺术成就方面,二人既可并驾齐驱,又各标风韵,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王维的代表作主要有辋川集二十首、山届秋暝、渭川田家等,孟浩然的代表作主要有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12七绝圣手:指盛唐时期以写七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王昌龄诗的

13、内容多写边塞生活,而诗体则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其出塞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诗薮中说,在唐代诗人中“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江宁即王昌龄。王昌龄在七绝上着力尤多,成就也最高,因而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13.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屐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14.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

14、甫。二人一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一为现实主义的圣手,并为两大诗歌流派的代表作家。韩愈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旧唐书。杜甫传则称,杜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以诗名并称“李杜”或“小李社”。15诗仙:诗中之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称誉。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大概因其诗才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而得此名。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16诗圣:诗中之圣,是对庸代大诗人杜甫的称誉。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许多诗人有着重要影响。宋人谓杜甫“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为“诗之集大成者”,明代杨慎谓杜甫“圣于诗”,清代王士祯谓杜甫作“圣语”,后遂有“诗圣”之称。17诗史: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诗的称誉。杜甫的诗歌创作主要在“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他饱尝了那个时代的苦难,目睹和体验了唐帝国由盛到衰急剧变化的严酷现实,因而他的诗歌把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顶峰。在“安史之乱”中,他与千千万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