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43870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 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文言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目标1.把本学案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多义实词。2.从本学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使用“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1解释下列多义词。间按殆视治易除已请诚相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则其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句式:被动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句式:判断句。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句式:宾语前置句。1用“类聚法”

2、记实词。通常,对于实词,尤其是多义词的记忆,采用的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引申义扩散的辐射法。其实,为了更快更多地掌握词义,还可以使用“类聚法”,即把相同意思的词放在一起集中记忆。例如:表示“去、到、往”意思的文言词语有“之”“如”“适”“造”“至”“诣”“趋”等。(1)请说出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除、拜、迁。(2)请说出表示假设意思的连词:若、使、苟、诚、向、如、而。(3)请说出表示“不久”“没有多久”的复音词:已而、既而、未几。(4)请说出表示“随即”“立刻”“马上”的词语。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2如何辨识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经

3、常出现,辨识它对理解文言文不可或缺。应如何辨识偏义复词呢?首先,了解特点。由两个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词义不是两个单音词词义相加,而是偏指一方,即只取其中一个单音词的词义,另一个单音词仅作陪衬,凑音节。其次,掌握方法。第一步,看组成。看这个复合词是否由两个单音词相对或相近的单音词组成。第二步,看语境。偏义复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如: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往来”是指去和来,但据“无留北者”这句,可以推知是偏指“往”义。(1)试着运用上面的辨识方法,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偏义复词偏指何意。呜呼!死生,昼夜事也。偏指“死”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4、。偏指“首”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指“车”(2)偏义复词有时容易与同义复词相混淆,特别需要联系语境辨析。请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不是偏义复词。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不能容于远近。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答:_答案属偏义复词,偏指“入”“园”“贼”“仇”。3利用结构对称的句式特点推断其义。利用加“”的字,推断或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体会这种推断词义的方法。则思慎始而敬终:慎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择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

5、忠:献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变姓名,诡踪迹:非形容词“诡秘”义,而是动词“隐蔽”义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佩上述推断或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对称推断法”。它是指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解释的方法。如上面句可以叫相同相近推断,叫相对相反推断。它有时可以先推断词性,然后再推断词义。如上面句。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就是必须结构对称,高考中经常考查利用此法解释词义。演练体悟利用结构对称法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009年四川卷第8题B项)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利用“讲”可推知“课”,讲授(2015

6、年湖北卷第12题)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利用“得”(得到)可推知“捐”,舍弃(2015年重庆卷第10题)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利用“竭”(尽)可推知“殚”,用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利用“胜”可推知“举”,尽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利用“诵”可推知“歌”,朗诵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利用“用”可推知“以”,任用流血漂橹,追亡逐北:利用“亡”可推知“北”,逃亡、溃败的士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A项“存亡”偏义于“亡”。B项“耳目”偏义于“目”。C项“国家”偏义于“国”。2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思考推断词意句意的方法。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论语公冶长)译文:三次被罢免职务,也没有恼怒的脸色。推断方法:此句的对称句是“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可知是“罢免”意;“喜”与“愠”对应,可知是“恼怒”意。这也叫对称推断,不过语意相反。无论是结构对称推断,还是其他方法推断,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推断意识,尤其当句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字的时候。不过,结构对称推断有个很明显的形式特征,即句式多为整句、排比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