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43677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阳修 踏莎行 公开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踏莎行 教案 欧阳修 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二、学习目的:在理解文意的基本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措施。三、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人们”。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同步又是史学家

2、,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毕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她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其词重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六一居士】的来历: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四、词牌简介: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

3、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属于小令(58字以内)。(59-90,中调,91以上长调)五、有关评论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王世贞艺苑巵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卓人月词统:“芳草更在斜阳外” “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六、同类词作: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

4、湘去。踏莎行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辞别。七、总体把握: 1、学生朗读全词,体会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余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5、。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选写候馆、溪桥交待了地点,选写残梅细柳交代了时令。“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春天的和暖。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哀,于是作者写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因素是离家,距离怀念自己的女子越来越远。生动形象地体现行人的悲哀之情。春水”比方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体现抽象,化虚为实。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以乐景写哀情,托物兴怀。下片是行人想象怀念的女子的情状:肝肠寸断,粉泪洗面。不要倚在高高的阑干上,由于“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登楼只

6、见一片杂草繁茂的旷野,旷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怀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并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始终随着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并且进一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行文上层层进一步。2、进一步探讨: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但全词究竟是以行人为主还是以闺人为主呢? 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怀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子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7、,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析鉴赏本词一、赏析: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如何的图画?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早春远行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余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合法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种静态或动态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2、上片手法分析:词上片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

8、抑的体现手法。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写春色之美,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转出折入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景反衬。以乐景写哀,以情景之间的失去平衡来震慑读者的心,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3、以乐写愁,托物兴怀。 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体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氛围。这美妙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欣赏!这“良辰美景”,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犹如虚设;不仅成了虚设,并且由于远游她乡,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甚

9、至于要引起怅帐的离情别绪。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二、我们回头再看欧阳修列举的几种意象。阐明上片词中暗用典故的具体含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长了形象的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具有怀念人之意。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候馆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

10、是残梅,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会了。古人写梅的诗词: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朱熹清江道中见梅:“她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遥怜水风晚,片片点汀沙。”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海陵参军不枯槁,醉忆梅花愁绝倒。”陆游客舍对梅:“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尤袤梅花:“望远可无南北使,客愁定费短长吟。”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2、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辞别之意。柳也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谐音,有表达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

11、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忆起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离愁了。古人写柳的诗词: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最早的源头)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辞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3、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

12、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后来,诗人便多以春草体现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是一例。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日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寓虚,富于联想,是这首词的一种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体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13、,并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就常常与离思有关合。 二、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先请同窗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辞别的愁绪随着行人越走越远而越无穷无尽就像连绵不断的春水同样。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她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渐远渐无穷”这七字,构思巧妙,着旨在“远”与“无穷”的关系上。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里却说它无穷,并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着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地

14、体现出来了。小结: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辞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由于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因此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同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体现离愁。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步,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 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这首词体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

15、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三、总结发言: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她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感觉。她必然会痛心流泪,伤心时,只能登上小楼,眺望远方,可是,能望到的,只但是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尽头,又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她牵肠挂肚的人儿,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5、赏析“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请学生说说下片写的什么内容)遥想,推想,联想,想象。游子感到离愁无穷无尽时,想到了楼上孤单的思妇,她一定也有同样的感受,必然会伤心流泪,但也只能登楼远眺,看见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尽头又被春山挡住了视线,让她牵肠挂肚的人呢,却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呢?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路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叮嘱,也是思妇既但愿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目前楼前的,是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