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单元练习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43189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单元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现象》单元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现象》单元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现象》单元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现象》单元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单元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古代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上能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

2、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4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5以下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人们利用超声波作为载体来传递电视信号 D人们利用超声波发出异性的信息来诱捕老鼠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7、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

3、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 C、响度D、速度8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9、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10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

4、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11.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2.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4.口技演员能够模仿许多乐器和动物的声音,它主要是要模仿动物和乐器发

5、出声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15.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第16题图15.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6.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

6、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7.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图1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

7、声的传播20.一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22.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2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8、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2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26.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

9、量27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28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3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二、填空题1.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

10、音叉接确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 (2)_。2.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从而仍然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是利用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3.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传播的。4.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指男同学声音的_低,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的缘故。5.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

11、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6.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 ,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_,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 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7.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在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这是因为_ _。8.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_不同。9.小明向家里打电

12、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11.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2.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14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15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 高。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的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7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